人物简介 周建平,1957年生,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一直潜心于中外文化制度与文艺政策问题研究,出版《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等多部专著,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近年来,他专注文化传播,应邀到全国各地、各高校和单位,进行文化专题讲座;牵头多项活动助力梅州等城市打造文化名片;参与《国家文化蓝皮书》等重要文化政策研究。 |
周建平近年受邀到全国各地、各高校开展了上百场文化宣讲,成了一名文化传播能手 |
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周建平曾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2018年5月,他从岗位上退休。原本可以过上清闲日子的他,却更忙了。当年8月28日,他被选上担任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肩上多了一副重担。创设“新时代文化课堂”到各地宣讲文化文艺,开展“红色日记征文大赛”“乡村振兴故事大赛”,组织“广东文化新年论坛”,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在周建平的带领下,广东省文化学会成了推广岭南文化的重要阵地,他也成为一名文化传播能手。 铭记恩师教导潜心学问 谈及现在从事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周建平首先想起的是他的恩师饶芃子教授,以及撰写博士论文的那段岁月。 饶芃子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对文艺学、比较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等方面研究贡献突出。特别是海外华文文学方面,饶芃子的名声享誉海内外。周建平一直以来痴迷于中外文艺制度的研究,博士论文报题时,饶芃子语重心长地对周建平说:“这可是个大题目,涉及国家文化制度和战略,做得好可能对国家有大用。” 本着对选题的强烈兴趣和对学术的渴望,周建平迎难而上,聚焦国内外第一手资料,对美、英、俄、日等十多个文化大国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登门拜访了范中汇等中国驻外文化参赞,由此建立起扎实的实践基础。在这期间,饶教授对周建平悉心教导,给予他极大帮助。 深入全国各地宣讲文化 基于在中外文艺研究方面的理论与学养,周建平应聘兼职教授回到母校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连续多年讲授硕士研究生课程,并应邀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等多所著名院校进行讲座。其间,他参与了《国家文化蓝皮书》、国家文化部及省相关宣传文化部门政策研究制订工作。在担任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期间,周建平的相关研究和思想潜移默化地熔铸在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特殊的作用。 2014年11月24日,周建平突然接到中宣部的紧急借调令,邀请他即刻赴京参与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他到后才知道,自己是要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执笔。 《读本》发行后,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央发文全国学习读本的盛况。之后,邀请周建平进行文化专题宣讲的邀请函似雪片般纷纷“飞来”。至今,他先后应邀在京鄂赣黔滇川等省(市、自治区)作专题宣讲,并成为广东省委宣传部文化专题宣讲团的一员,在各地、各高校开展了上百场文化宣讲。 在这两年的文化主题宣讲中,周建平从学者和媒体人的角度宣讲,获得极高评价。“从历史到当下,纵横捭阖、旁征博引;注重第一现场、亲身体验,敏锐发现,深刻思考;宣讲通俗易懂,鲜活生动,满满的正能量催人奋发。”不少听过周建平宣讲的“粉丝”表示,他的宣讲让人非常清晰地了解文化自信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作用,也让人更多地掌握了国家、省市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部署,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寄语羊晚坚持创意争锋 “阅读、研究、讲学成了我的退休生活。”周建平谈到,文化宣讲的专业性、针对性、时代性强,难度大,要求高,他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学术层面、战略层面和实践层面相结合,如何更好地把理论变成故事、用故事承载思想、以思想激发情怀。这几年在全国各地宣讲的过程中,他逐步摸索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播风格。 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任副总编辑时,周建平担任过”羊城新八景”评选活动的指挥,开创了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好哨音”品牌,带领《羊城晚报》副刊采编团队成功实施了“广东文艺评论提升计划”,协力副刊打造“花地文学榜”品牌等。此间,周建平也不忘做学问,出版《“羊城”引爆新广州—“羊城新八景”的评选与运营》《口哨文化概论》《演讲人话演讲》等多部著述。 作为一名老羊晚人,如今又被聘任为文化顾问,周建平表达了对《羊城晚报》殷切的期望和祝愿。他说,在融媒体时代,希望《羊城晚报》坚持独特的文化方向,深耕副刊,创意争锋,培养更多更出色的文艺名家,推出更多的文化精品。同时,他也给同仁送上寄语:“希望在时代大潮的匆匆脚步中,同仁们能恪守初心、注重积累,潜心研究、不断创新。” 答问 羊晚文脉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羊城晚报:近年,媒体融合大力推进,您对《羊城晚报》的传播工作怎么看? 周建平:近两年,我应邀为《羊城晚报》与地方联手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作主题演讲,间接体会到《羊城晚报》在新媒体激烈竞争环境下的艰辛突围,勠力抢占,创新拓展,志在必得、再造辉煌的奋斗气概。 “中国(清远)第四届自媒体网络文化节”“绣花精神2019新时代榜样致敬盛典” “以文化城·‘深融未来’——文化软实力(深圳论坛)”“2020年惠州文脉·花地西湖文学系列活动”……我所看到的,仅仅是《羊城晚报》众多新锐创意的冰山一角。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羊城晚报》的智慧与力量在于,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将文化相关内容纳入全媒体宣传矩阵。新媒体环境下,《羊城晚报》更需要高扬文化旗帜。 羊城晚报:您对《羊城晚报》的发展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周建平:羊晚文脉需要新的发展空间,地方需要文化品牌与平台,两者携手发展是双赢之举,相得益彰。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羊城晚报》可以联手地方进一步拓展文艺活动,多几个像《惠州文脉》地方版“小舰队”、“花地·西湖文学榜”这样的平台,更加充分地发挥晚报的文化基因优势,将视野对准一座座古老城市“文化更迭”,将历史、现状与未来三者有机结合,以新闻视角丰富报道形式,展示一个个立体的文化城市;还可将文史与社会文化相结合、各地本土文化与岭南文化相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艺相结合,留下历史的根脉和文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