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 |
和几个学艺术的研究生聊天。我向他们提了一个问题:青春期爱好什么? 沉默。有一个女生说,哎呀,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就喜欢耽想。她说,自小对皮肤的触感有特别的兴趣,尤其是,和陌生人握手,让人家摸一下,需要克服一种害怕,内心在颤抖,但又很过瘾。旁边同学介绍说,她的一件作品是,让毛毛虫在自己身上爬行。我提示说,就没有一个艺术家、名人在学习当中留下痕迹?她认真想了一下,说,会有感兴趣的,但没有特别留心的,留心的就是,触感。 另一男生说,他读高中时,暗里喜欢摇滚,常生发一些暗黑的念头,现在想来都觉得有点过分。大概是年少的不稳定吧。我问,现在呢?他说,读本科时开始改变,认真寻问自己喜欢什么。但眼见得多了,好像没有答案。到了研究生阶段,竟然迷茫,发现确立具体目标很不容易。所以,他点头说,现在还没有确定,今后个人艺术究竟要如何发展,应该遵循什么路子。他说,想画得好,又想很当代。想画好,所以读美院;但发现现在绘画很危机,大家都在玩视频。 接着几个,大概都表达了一种茫然,一种迷失,一种不坚定的愿望。显然,从青春期开始就一直选择过多,于是也就变成这样了。 与我青春期时的爱好差别的确太大。那个时候,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刚开放,一切惊讶,一部日本电影《追捕》,居然风靡全国。现在想来,不可思议。不就是一部普通的警匪片嘛,何至于如此? 不过,那个时候的选择倒是坚定的,就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