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
曾经读过许多旅途中的小说。陌生人临时集聚的团体,共同在异域朝夕相处渡过数日,除了异域的风情浓墨重彩之外,这数日的时间与空间,因为与此前每个人的日常隔绝,骤然变得质地异常密集,各种深埋的秘密与情感便裸露出来,枝蔓丛生。 郭爽的中篇《挪威槭》,讲述的是一对父女的俄罗斯之旅。父母离婚后,母亲远嫁国外,父亲与女儿相依为命,岁月流逝与女儿成长中,也有彼此的不理解与隔阂。踏上旅途的她,本以为自己是秘密携带者,她与男友分手了,并不想告诉父亲,但她却发现团友们其实各怀秘密。父女两个人的选择,哪怕是购物时候的选择,都是两极背离,被庸医弄坏了一口牙齿的父亲,有时变得执拗而孩子气,她试图保护父亲不陷入骗局,却发现父亲在陌生人面前反而敞开了一直埋藏的往事。俄罗斯是父亲一辈知识分子的精神故乡,那些歌曲,让异域的风情散发似乎早已熟悉的亲切,但那里却是老樊隐秘寻找代孕的地方……风景将人卷入又推离,父与女之间的关系,在时空的碎片中重新构筑。 原来,所有的枝蔓与故事,其实隐藏着偏见与鄙视链,我们对他人究竟了解到什么程度?而父女之间的角力,背后的情感却是至爱动人。短暂的无法再进一步的关系,因为旅途就是旅途,终局必定是散去。 挪威槭,有着丰富美丽色彩的叶子,研究植物学的父亲告诉女儿,这种挪威槭耐旱、喜欢阳光,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也能耐得住。小说接近尾声时写道:“她拣出叶子,松开手指,叶子坠落在泥地上,不会被她带走了。叶子混入叶子堆里,像不曾被她捡取、短暂收藏。彩色的叶子混入更多的色彩里。她已不能只像女儿般看待父亲和母亲了。属于她的色谱里,早早混入了不同颜色。” 旅途中的一切,适合掩埋,也适合封存记忆。如同郭爽自己说的:把故事放进旅途中,跟把故事放进时间里,本质是相同的。前者不过是后者的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