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百年探索和启示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12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曾欢

  □曾欢

  

  高度重视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不断健全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发挥理论武装工作的巨大作用,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回顾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百年探索,全面总结其经验启示,对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中孕育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期,为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党的早期组织尝试建立理论武装工作体系: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了《新青年》杂志、《共产党》月刊、《群报》、《武汉星期评论》等党的机关理论刊物,积极宣传共产主义,介绍马克思主义、列宁建党学说和俄国共产党的经验,翻译经典文章和著作,大量刊载有关共产国际和国际共运的情况,报道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斗争的消息,形成早期党组织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社会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等研究机构,推进马克思和列宁著作的研究并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建立“文化书社”、利群书社等文化团体,以演讲会、讨论会等教育形式进行各种思想观念的辩论,极大地推进早期先进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早期党组织进行理论宣传教育的阵地。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渐趋形成,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基本都涉及了对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划,逐步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和职能部门,促进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规定了党的宣传工作的基本纲领,明确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强调党对宣传工作的监督和领导,“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中共三大颁布了第一部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法规,规定了教育宣传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即“研究并实行团体以内之政治上的主义上的教育工作以及团体以外之宣传鼓动”。教育宣传委员会下设编辑部、通讯部、印行部等机构,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构成开展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在中共四大之后,正式成立了党的宣传部和组织部,进一步加强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建设。

  

  2、初步形成以理论研究、理论教育、理论宣传为主体内容的理论武装工作体系

  

  延安时期,为了适应领导抗战这一历史重任的要求,加强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党中央致力于构建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立了理论研究机构、完善了党校教育体系,构建全党系统的理论教育工作和宣传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武装。

  建立中央研究院,深入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正式确立中央研究院为培养党的理论干部的高级研究机构,直属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研究院是培养党的理论干部的高级研究机关,是我党在延安的最高研究机构,构成了一个常规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阵地。

  构建以中央党校为核心的党校系统,形成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1934年7月,苏维埃大学合并到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共中央党校。1940年2月,张闻天在《中央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中强调,“为了巩固与发展党,各地党的领导机关均应办理党校以加强对党的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为落实中央精神,各地党的领导机关按照环境和能力建立了中级干部(县级及区书)、区级干部、初级干部(支部干事)等三个层次的党校系统。

  建立宣传鼓动工作的组织系统,宣传毛泽东思想。1941年6月出台的《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对于宣传鼓动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系统提出了要求。在各级党的组织内建立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部门,集中宣传鼓动的人才,统一宣传鼓动工作的领导;各级党的组织要设立宣传部(科或股),统一同级党的一切宣传鼓动工作;各级党部应依各地不同情况,在宣传部内设立必需的不同的部门;全党的宣传鼓动工作必须统一在中央总的宣传政策领导之下。

  

  3、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体制化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旧政权更迭,各种思想与言论广泛存在,思想领域的斗争异常复杂,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先进性,以及如何在各阶层中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意识形态的挑战,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把加强思想斗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体制化建设。新中国意识形态管理体制形成了一个基本格局,中共中央宣传部及地方各级党委宣传部承担意识形态的管理责任,制定党在意识形态管理方面的具体政策,并通过政府文教系统及所属部门党组,贯彻实行党的方针政策。

  为了加强对党内外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提升中华民族的思想政治水平,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自上而下、全员覆盖、体制化的宣传思想工作体系。建立以报告员和宣传员为主体的宣传网制度,构建系统的涵盖全社会各阶层组织单位的宣传工作网络;加强党对宣传教育工作的管理,明确党的宣传工作与政府的文教工作之间的分工;在全国建立了以《人民日报》为首、多种报纸并存的报纸宣传教育网络,同时创立了《学习》杂志等许多有影响力的刊物,构建报刊宣传教育网络体系。

  

  4、理论武装工作迈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思想理论战线上的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度条例的建设,理论武装工作日益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轨道。

  形成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的工作链条,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系统性。首先,理论学习以党委学习中心组、讲师团、理论研讨班等为组织基础,形成了党委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制度、党校培训轮训制度、领导干部读书研讨制度、学习情况通报交流制度和考核制度等,推进学习制度化建设。其次,理论宣传以中央和省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新媒体为主要阵地,形成宣传合力,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再次,理论研究以理论研究基地、理论研究课题、理论研究成果为抓手,形成了理论研究队伍,为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人才保证。

  创新中国共产党的学习体制,建立集体学习制度。2002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确立了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建立后,全国各级各类党政领导班子普遍建立常委会集体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十八大以来,党内学习制度进一步创新发展,2016年11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出台,要求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制度为主要抓手,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党员、干部每年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领导干部要定期参加党校学习。

  实现理论宣传教育的制度化。2019 年4月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部关于宣传工作的基础性、主干性的党内法规,包括形成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和巡视检查制度、构建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为特征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等。它的出台为全党依法依规主动有效地开展宣传工作,实现宣传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5、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建设的启示

  

  经过我们党百年来的探索实践,理论武装工作已经形成了包括理论研究阐释、宣传教育、学习培训、转化反馈、监督评价等在内的完整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为广大党员干部掌握,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武器。理论武装工作的百年探索,给予我们重要启示。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只是理论层面的要求,更要转化为制度性和实践性的规定,从而把属于思想理论的要求落实到实践中,使党的指导思想生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规则。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作为“根本制度”,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武装工作领域的指导功能和引领功能予以制度化。在新时代,我们要通过不断完善研究制度、学习制度、宣传教育制度、落实制度、评价制度等,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执政本领,为加强理论武装工作提供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坚持系统观念,建立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和践行各个环节良性互动、同频共振的工作体系。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工作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和践行等环节,涉及目标、步骤、平台、抓手、评价等多种手段,需要构建理论学习、研究、宣传和践行之间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发挥各个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系统思维构建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就是要在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相互促进中学懂弄通;就是要把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治理能力的任务贯穿整个理论武装工作体系,在知行合一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贯彻落实;就是要在评价反馈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从而提升理论武装工作的实效。

  第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相互促进是理论武装工作的方法论要求。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我们党历来进行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曾经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新时代,理论武装工作要求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理论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与时俱进、探索发展的过程。党的思想理论的每一步创新都是与时代的进步发展紧密相连、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紧密相连的。理论创新引领新的实践创新。理论武装工作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理论,党员干部要聚焦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化解矛盾、破解难题。

  第四,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是理论武装工作的实践要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仅是思想认识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推动党的指导思想落地生根,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落到实处,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要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思考的成果要进行转化运用,学习、思考、应用构成思想教育的完整链条。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应用的关系,要始终坚持在干中学、在干中悟,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