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氏父子(左:区宏山,右:区君虹) 羊城晚报记者 汪曼 摄 |
区君虹在修复“亚绿绮” |
剑阙 |
大圣遗音 |
文/ 羊城晚报记者 汪曼 图/受访者提供(署名除外) 4月初,在陈家祠古朴院落里,一场名为《岭海清音——区君虹、区宏山修复斫制古琴展》的展览,以唤醒传世古琴、令音色还原如初的魅力,令世人惊叹。 穿越时光,一床床传世古琴宛若新生,令人们很难想象它们之前破败不堪的样子。来自明代的传世之珍“亚绿绮”、来自清代的“鸾铃”……无不以胜似古美人复活的姿态,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神奇的变身,皆源于两双神奇的手,它们的主人就是古琴修复能手区君虹父子。 古琴修复 可让后人“听”到传统文化 铲刀轻轻地在面板上打磨着,木方敲打着槽腹处不断试音,在古琴修复能手区君虹和儿子区宏山的巧手慢工之下,一床原本破败不堪的古琴焕然新生。 一床传世古琴的修复至少需要一年半载,而这就是这对羊城父子的日常。窗前的细花垂柳伴随着一曲《双鹤听泉》,令人仿佛穿越到了明朝,父子俩的手指移动来去之间,将浑厚如钟的散音和玲珑剔透的泛音结合得婉约动人。 静心净虑的古琴韵味绵长,在区君虹和区宏山的眼里,每一床古琴都是有生命的,而修复古琴正是“行医”的过程——整体观察记录老琴样貌、检查有无缺失重要配件、用外科手术般的技术纠形或填补缺陷、精细的手工打磨、演奏确认其音色……经过几十道工序、漫长的时光“打磨”后,一床传世老琴就算修复完成了,而这些工序都是纯手工处理的。 2014年,区君虹被公布为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古琴艺术(岭南派)的代表性传承人。事实上,他出生在中医世家,自己也是一名中医。区君虹笑着说:“给人治病和给古琴‘治病’都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75年,我就开始跟着岭南派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学琴,到现在已有46个年头了,我常将给人看病的方法放在修复古琴上,它们是相通的。” 76岁的区君虹,称得上是如今广东省岭南古琴界年纪最大的古琴家,他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热爱,也将这份感情带给了儿子。耳濡目染之下,身为80后的区宏山13岁就开始走上了古琴修复之路,现在已是广州市非遗项目岭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如果一床老琴既能够保持外观完好又能演奏,它就是完美的、能发出穿越古代琴音的文物。将它修复好,让历史一直流传下去的,这也是造福后人的事。”区宏山说。 “医治”古琴 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区君虹看来,修复古琴,既是修艺,更是修心。从业40余年里,区君虹已修复了十几床老琴,斫制了数以百计的新琴。 说起修复古琴的代表作,区君虹聊起了“亚绿绮”。这是一床明代古琴,距今已有647年的历史。 “我是2002年接触到这床传世古琴,当时真是费尽了心思。”区君虹说:“因为拿到手时它不仅没有琴头,连琴身也发生了‘驼背’的现象,修复古琴一定要讲究修旧如旧的原则,不能损害古琴原来的纹路,这也是修复古琴和斫制新琴最大的区别。把‘驼背’的亚绿绮琴身和琴头连接起来足足花了我一年多的时间。” 已故的广东古琴研究会原名誉会长谢澧当年闻讯赴区府,亲睹“亚绿绮”后,写下观感:“区君虹获此良琴,起死回生,真正各得其所……‘亚绿绮’修复,琴体冰肌玉骨,美轮美奂,胜似古美人复活,琴音又复古雅圆润,散泛拨弹无不可人,修得如此完美,实在难能可贵,令人啧啧称奇。” 这些需要修复的古琴,一是来自私人藏家,多是祖上留传下来的古琴;二是来自博物馆。区君虹说:“我儿子的手艺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修复古琴时既没有脱离传统的根基,也有年轻人创新的理念,他的作品已经慢慢超越我了。” 日复一日 古琴修复之路远未结束 四季轮回,万物不息。蔡邕在《琴操》里写道:“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 在区宏山眼中,古琴始终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最杰出的代表。“追溯到西汉时期,南越文王墓出土的七枚古琴轸便能得到印证。”区宏山告诉记者,北宋时期,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宋皇室爱琴成痴,曾广搜天下名琴,设立万琴堂。南宋末年,因元兵的入侵,南宋皇室被迫从临安(今杭州)南迁至冈州(今广东新会)崖山,中原的古琴文化流传至广东,并与本地的岭南文化相融合。相传遗臣文人将散落民间的琴曲集合成《古冈遗谱》,此谱流传于南海、番禺、新会、中山等地,岭南琴派逐渐形成。 琴声悠悠,似是穿透了岁月而来。羊城区氏父子日复一日“医治”古琴、斫制新琴,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着后人,古琴修复就像一杯茶,需要细细品味。 谈及未来,区君虹表示:“我想通过办展览、传琴艺、编琴谱与推广斫琴技术,让更多人都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这场展览虽有展期之限,但我们父子俩的古琴修复之路还远没有结束。我们会一直‘医治’古琴,传递最有温度的中华传统文化。” 嘉宾简介 区君虹 岭南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的入室弟子。广东省省级非遗项目古琴艺术(岭南派)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古琴学会常务理事、顾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古琴制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岭南天虹琴馆创始人,区氏古琴斫琴家 区宏山 广州市非遗项目岭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乐器学会古琴研究会理事,岭南天虹琴馆馆长,区氏古琴斫琴家 赏琴 形音技无处不美 羊城晚报记者:你们父子俩修复过哪些朝代的传世古琴?古琴价值用什么标准划分? 区君虹:我们修复过的传世老琴有十几床,时代跨度从唐、宋、元,到明、清各代。古琴的价值主要从斫制年代和斫琴家、音色和品相、收藏家和修复家、铭文和记载这四大方面来衡量: 第一,年代越远价值越高。目前所知的存世的能够演奏的唐代古琴,仅有十数床。能够历经一千多年的古琴,无论是宫斫还是野斫,都会被誉为稀世珍宝,宋元两代存世的琴也不多,加上战乱动荡,存世仅数十床。明清两代制琴空前繁荣,存世最多。 每个时代都会涌现著名的斫琴名家,唐代就数雷氏斫琴世家的雷威、雷霄、雷焕,以及张越、郭亮、沈镣;宋元时期有马氏世家的马希亮、马希仁,还有石汝历、朱致远;明清有涂氏世家涂嘉彦、涂嘉宾,汪氏世家汪舜卿、汪舜臣等,这些名家或制琴世家所斫的名琴,都被历代所推崇。 第二.音色符合“九德”“四善”。九德即:奇、古、透、静、润、圆、清、均、芳。四善即:轻、松、脆、滑。前者达到音色审美的最高要求,后者是琴体木材的最高要求。品相则遵循法度,符合时代审美,唐琴造形较为浑圆,制式以伏羲、灵机为主;宋琴较扁主要以仲尼式为主。元代是宋代的延续和过渡,器型较小、存量也少;明清时期潞王、宁王、益王都制琴,制式多为落霞式。 第三,古琴经过著名的藏家收藏过或经过著名修复家修复过,也成为价值提升的要素。如故宫博物馆藏的灵机式“大圣遗音”琴是唐代雷氏家族斫制的宫廷御琴,或为唐玄宗李隆基为庆贺儿子唐肃宗李亨继位,命雷氏家族第一代斫琴人雷俨专门斫制的贺礼。1947年此琴被古琴收藏家王世襄先生发现,并于1949年请古琴家管平湖先生修复,修复后完好无损,蛇腹间牛毛断通体均匀遍布。除了故宫中这床灵机式“大圣遗音”外,王世襄夫妇自己也藏有同名的伏羲式“大圣遗音”琴,在2003年嘉德拍卖时成交价为891万元,到了2011年嘉德再次拍卖,成交价已高达1.15亿元。 第四,古琴的铭文及记载流传也是历史对古琴的背书。如著名的“九霄环佩”伏羲式琴为盛唐作品,其铭刻带有不同时代的痕迹,首先“九霄环佩”及“包含”印为唐代旧刻;苏东波、黄庭坚题跋为宋代所刻。琴首下一双紫檀木护轸,当为清康熙年间所装;“诗梦斋”为清末北京著名古琴家叶赫那拉佛尼音布的别号;“三唐琴谢”和“楚园”均为清末贵池刘世珩的别号。 这次《岭海清音》古琴展上,就有一床符合以上要素、历史久远的明代古琴——“亚绿绮”。据考证,“亚绿绮”造于朱元璋洪武七年即1374年,此琴是潘畏斋在光绪丙申即1906年第一次修复,第二次是我在2002年时修复的。“亚绿绮”琴名用大行楷书刻于龙池上方、琴名下用小行书刻款“桃园达山寄吾草庐珍藏”及“潘氏”“畏斋”两印。我在琴尾新补的漆灰处篆刻了修复铭文。 名家的款识增添了古琴的文化内涵,更彰显了古琴的灵性。观摩古琴的历代铭文,如同穿越到各个朝代与故人对话,每一位斫琴家、收藏家与琴相伴的时间是有限,但是他们与古琴的故事却可以生生不息、传世不断。 羊城晚报记者:您认为古琴有何艺术特色?有何吸引人之处? 区宏山:古琴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载体。自古以来,古琴与中国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学、哲学、宗教、绘画、书法、篆刻等相交相融,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沿着历史长河流淌到今天。 从传世老琴的文物角度来看,古琴是发出悦耳琴音的文物,所以古琴的艺术特色有别于其他文物,它能如此吸引人,是由于以下三种“美”: 一是形之美。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面板浑圆为天,底板平直为地,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传统的制式有仲尼、伏羲、连珠、灵机、落霞,优美的线条犹如美人般呈现在我们面前,漆面的深沉有着历史的沧桑感,泛起的内敛柔光震慑心灵。 二是音之美。琴音分为散音、泛音、按音三种:散声,庄严恢弘如大地;泛声,脆美轻清如天籁;按声,委婉动人如人声。有效琴弦的震动长道110厘米以上,因此余音特别绵长,绕梁三日由此而来,试问一个声音慢慢震动,然后慢慢消逝,难道不会净化和荡涤烦躁的内心吗?聆听着《碧涧流泉》《鸥鹭忘机》《梅花三弄》《渔樵问答》,可让心灵回归平静,以求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三是技之美。古琴演奏技法极其丰富多彩。右手有挑、抹、剔、勾、滚、拂,左手有绰、注、吟、猱、撞、搯起、推出等。击弦的轻重变化和组合方式也很多,“抹”“拂”名为“鸣鹤在阴势”,左手按弦之法,也有“号猿升木势”“寒蝉吟秋势”“落花随水势”等,以自然之物喻之,唯美而诗意。与其说弹奏古琴,是一场手指在琴弦上的舞蹈,不如说它是世间万物与自然的物象在手指上的折射,那琴姿琴容、兰花盛开般的指形,无一不美。 斫琴 磨炼心性的艺术之道 羊城晚报记者:斫琴的步骤一般包括哪些?斫制一床新琴需要花费多长时间? 区君虹:斫琴的步骤包括:选良材、定形制、挖槽腹、开底板、合琴、镶配件、裱夏布、髹粗灰、粗磨和试音、髹细灰、推面漆、装弦、篆刻琴铭。 斫制一床新琴至少需要1年至2年的时间,前面的几道木工工序需要静置两个月以上,以求木性应力减到最少才实施下一工序。中间的髹粗灰、打磨试音,尤其需要耐心,每一道髹漆循环就要半个月以上,而完整的髹漆工艺要8-10道,还要视每床琴的情况而做出不同的工序调整。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做少了或疏忽了,将要从头做起,那么整个时间将重新叠加,因此斫琴是最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性的艺术之道。 藏琴 与它相守余生 羊城晚报记者:古琴收藏的渠道有哪些?怎样的古琴才值得收藏?购买古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区宏山:古琴的收藏渠道第一个是拍卖行拍卖。近年来古琴的行情一直飙高,民国琴起拍价20万元至50万元,清琴起拍价30万元至80万元,明琴起拍价100万至数百万元……随着古琴热的兴起,仿古琴、仿断纹琴、伪刻款琴纷纷出现,使得收藏界和拍卖市场出现了一些乱象,藏家在拍卖市场中,需要有经验的古琴专家来慧眼识宝,对拍品进行鉴定,才是保险之策。 另一渠道是藏家之间的交易所得。古琴有流传,就会不断易手,或典当、或购买、或置换、或赠予、形式丰富灵活,价格随缘而定,这样更符合古琴价值之所在,因为琴人可以亲自观摩、抚弄、弹奏古琴,零距离品鉴它的音色、手感、品相、款识。此过程我们誉为“请琴”,以示一种对古琴的尊重和敬畏。 老琴即文物琴,古琴存世已经相当稀少,所以收藏老琴是在很小的一个圈子里面进行。当代名家琴的收藏数量相对多一点,但也是限量供应,需要注意这些收藏要点: 第一,要收藏名家亲斫琴。这种琴,琴腔内都会由琴家亲自落款,注明“合琴”的日期,选材的来源和斫琴家的名号;另外全手工斫制的琴都是艺术品创作,一位名家每年能亲斫完成的,仅约10床左右。 第二:名家琴分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价值也不同,藏家可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心仪之琴。 第三:现场品鉴弹奏,这是挑选古琴最必要的程序。每一床琴都是一个独特生命,即使同一斫琴师的同一时期的同一制式也会有差别。现场品鉴不但是手感、听觉连接,还有心灵的连接,看这床琴能否给你震撼,是否值得相守余生。故古人云:“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摄心魄,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绝尘俗,此琴之善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