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嘉兴

承载千钧 红船引领跨世纪航程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4月21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丰西西、张璐瑶、谭铮、柳卓楠

     嘉兴南湖红船 人民视觉供图

     张宪义 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摄

  

  浙江嘉兴南湖,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中国革命的火种,从这里被带往全国各地,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由此开启。

  小小红船,乘风破浪。它见证了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沿着共产党人开辟的革命航道,一往无前。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近日,羊城晚报记者奔赴浙江嘉兴,瞻仰红船,走访南湖革命纪念馆,聆听革命文物故事,对话历史守护人,从百年党史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探寻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丰西西)

  

  【往昔峥嵘】:惊雷划空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声春雷过,浙江嘉兴南湖畔,杨柳抽芽,桃花吐蕊。百年前,1921年8月的一天,就在南湖湖心岛烟雨楼东南约200米的僻静湖面上,一艘画舫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次会议在这里悄然举行。

  会议从中午11时左右一直开到下午6时许。这七个多小时里,中共一大代表们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投票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党纲中,正式将党命名为“中国共产党”。就这样,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了。

  一艘小船,一天短会,如同一声惊雷,掀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新的一页。  (张璐瑶)

  

  【红色宝藏】:寻“红船精神”,探广东故事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1959年10月,秀丽的嘉兴南湖边,一座纪念馆落成了。它就是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址最初设在距离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不远处的湖心岛上。

  今天人们眼前这座壮丽恢弘的纪念馆,是2007年开工建设、2011年对外开放的新馆舍。坐落于南湖南岸的新馆,现有革命文物、珍贵文献、书画珍品等藏品1万余件,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

  这里,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故事;这里,是“红船精神”的诞生地。

  这里,有中共一大纪念船、《陈独秀先生讲演录》、广东兴宁人张伯涛捐献的《共产党宣言》首印本(复制件)等一批“红色宝藏”,向一代代人讲述着党的初心故事。

  

  仿制红船经董必武审定

  

  站在烟雨楼上眺望,一艘中型画舫停在南湖水面,这便是著名的中共一大纪念船复原模型,又称“红船”。

  这艘船的故事已届百年——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7月30日晚,因受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会议被迫中断。

  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中共一大代表们从上海乘坐早班火车抵达浙江嘉兴,由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嘉兴火车站来到狮子汇渡口,登上停靠在码头上的一条画舫。画舫穿桥过河,停在湖心岛烟雨楼东南约200米的僻静湖面上。代表们泛舟于“轻烟漠漠雨疏疏”的南湖之上,继续会议议程。

  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这是一艘颇具江南韵味的中型单夹弄丝网船,长约16米,最宽处约3米,船尾还有一条拖艄船。船身分为前舱、中仓、房舱和后仓,中仓中摆有一张方桌,会议就在这里悄悄进行。

  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建馆之时,经广泛调查、多方座谈、反复比对,制作了一艘游船模型,呈送中央文化部文物管理局。最终,经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会务人员王会悟补充,1959年10月1日,中共一大纪念船正式对外开放。

  

  广东老党员捐献《共产党宣言》

  

  南湖革命纪念馆中,有一件“镇馆之宝”——一本蓝色封面的《共产党宣言》。

  它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出版于1920年9月,是《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也是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的版本,由陈望道先生翻译,共56页。

  “这本馆藏文献,要特别感谢广东!”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告诉记者,这本册子非常有价值,是广东梅州兴宁县80多岁的老共产党员张伯涛先生捐献的。

  1952年,这本《共产党宣言》在经过30多年风雨后,辗转出现在兴宁县一个旧书摊上。当时,还是高中生的张伯涛把它买了下来,并一直珍藏了60多年。

  纪念馆讲解员介绍,这本《共产党宣言》出自兴宁,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红本《共产党宣言》也来自兴宁。因此,不排除这两册“姊妹本”是由同一名早期先进分子带进兴宁的可能性。

  

  《陈独秀先生讲演录》收录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三次演讲

  

  南湖革命纪念馆1万多件藏品中,另一件珍贵的早期革命文献,也与广东有着解不开的缘分。它就是1927年汉口长江书店发行的《陈独秀先生演讲录》,对于研究陈独秀的早期革命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这本书收录了1923年陈独秀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内的三次演讲,题目分别是:《我们为什么相信社会主义》《我们相信何种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如何在中国开始进行》。

  上世纪20年代初,陈独秀曾三次南下广州,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纪念馆讲解员介绍,1920年年底,陈炯明热诚邀请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南下广州主持教育工作,担任广东省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与李大钊等人商量,李大钊认为可借此机会“将新文化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广泛带到广州去”。于是,1920年12月17日,陈独秀抱着“改造广州社会”的“无穷希望”,第一次南下广州。

  陈独秀初次到粤,广东各界人士仰慕他的名声,纷纷请他讲演和撰稿。仅1921年1月间,陈独秀在广州各类学校就发表了七次大型演说,影响了大量广州学子。

  在广东,陈独秀以极高热情推动教育改革,兴办新式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他还计划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址筹办广东大学,并为此做了许多工作。

  1923年,陈独秀第三次到广州,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发表了三次演讲,深刻阐明社会主义。这三篇演讲词由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丁愿、侯昌龄、郭瘦真等人记录整理后,于1924年5月出版发行。

  

  【对话守护者】

  

  专访南湖革命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张宪义:

  让南湖红船“驶向”全国“远航”云上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张璐瑶 谭铮 柳卓楠

  

  嘉兴南湖,水光潋滟,游人如织。湖心岛上,烟雨楼前,一艘中型画舫静静停靠,这就是中共一大纪念船(又称“红船”)。每天,这里都会迎来五湖四海的瞻仰者。

  坐落于南湖之畔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承担着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也就是湖心岛、红船的宣传、保护和管理工作。张宪义是南湖革命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在文化系统工作,与纪念馆有着极为深厚的缘分。2015年,张宪义调任南湖革命纪念馆担任馆长,成为了这座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纪念馆的守护人。据悉,自2011年新馆建成开放至2020年年底,纪念馆累计参观人数达1828万人次。

  

  打造“没有围墙的纪念馆”

  

  作为历史的守护者,张宪义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深重。在他看来,南湖革命纪念馆的重要任务,就是用生动多样的展览语言,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革命故事、讲好红船精神。

  “早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红船上得以凝聚和升华。”张宪义说,“红船精神”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时至今日,它依然有着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要汲取‘红船精神’中的深刻内涵。要不断创新,勇于前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要践行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使命。”

  张宪义介绍,为了让更多人更深刻地理解领会“红船精神”,2018年,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精神展示厅”向公众开放,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起航、凝聚、升华”,吸引无数人前来观看。2019年起,纪念馆还举办了“‘红船精神’万里行”大型图片展,已在国内多个城市巡展。今年以来,纪念馆启动了“百年航程 红船初心——中国革命精神大联展”,采用“请展”与“送展”相结合的方式,让“红船精神”走出嘉兴,走向全国。此外,纪念馆还组建了一支“红船讲解员小分队”,走进企业、社区、学校、军营、农村,以讲微党课、演情景剧等形式,向大众传播“红船精神”。

  南湖革命纪念馆也运用数字化技术、VR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了网上展馆,并上线“革命文物里的初心故事”“百年航程里的初心故事”等系列短视频,讲述革命文物故事,努力打造“没有围墙的纪念馆”。

  

  守护红船亦是守护深情

  

  在纪念馆工作的六年里,张宪义无数次被感动。

  2019年10月,张宪义接到了一位来自西安的老共产党员的电话。老人告诉他,自己在西安观看了南湖革命纪念馆送展的图片展览,激动不已。十天的展览,老人在展厅里待了四天,拍下了许多珍贵照片。张宪义盛情邀请老人到嘉兴来。老人如约而至。张宪义带着他到南湖革命纪念馆里观看展览,到南湖边瞻仰红船。老人十分感动,在红船边深情凝望,久久不愿离开。

  “这位老人名字叫马忠义,是著名的红色摄影家。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老党员的深情。”张宪义告诉记者。

  南湖革命纪念馆三楼专门设了一面感言墙,上面写满了参观者们的观展感受:“‘红船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追忆红色足迹,弘扬‘红船精神’”……满满一墙的留言,是人们一笔一画写下的感悟,更是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与对践行“红船精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