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近年来,随着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港澳与内地高校的牵手合作也越来越频繁。截至目前,港澳在广东办学正式建成并开始招生的院校已经有两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公开大学(肇庆)等高校正在稳步推进中,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项目已经启动,广州交通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工作加快推进……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宏伟布局已经初露峥嵘。 加深与港澳合作,合作推进大学落地 4月22日上午,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奠基石揭幕亮相,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同步启动。据介绍,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两所大学均计划2023年招生办学。 其中,大湾区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拟开展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学历教育。学校同步在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和滨海湾新区威远岛设置校区,建设投资约100亿元。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将依托香港城市大学优质的教育基础,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引进和配备科研师资团队,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 今年3月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宣布,一所全新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选址龙岗大运新城,首批新生将于今年9月入学。日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面启动2021年粤浙沪鲁闽苏六省市综合评价招生,新增化学、药学、生物科学、临床医学四个专业。校长徐扬生院士表示,港中大(深圳)将乘着龙岗区建设粤港澳国际教育示范区的东风,整合深港两地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除了深、莞两地,珠海、肇庆等地也已经不断加深与港澳的合作,推进高等教育在当地落地生根。可以说,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建设已经驶入快车道。 全方位推动大湾区冲击高等教育高地 近年来,广东全方位推动大湾区建设世界教育高地,2020年11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从顶层系统谋划大湾区高等教育的未来。 广东提出,要系统推进港澳高校到大湾区内地合作办学,全面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肇庆)筹建工作。目前,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已与广东有关地市签署合作办学框架协议或合作备忘录。 广东还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聚集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等3所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已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 此外,广东还大力推进深圳建设先行示范教育高地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深圳理工大学已完成建设土地征收和土地整备工作;全力推进深圳海洋大学、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筹建;将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列入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 广东还不断优化高校布局,增加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目前,《大湾区大学办学初步方案》已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正有序衔接筹建工作;中山科技大学、广州交通大学筹建工作加快推进;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二期工程已开工;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8所高校与港澳高校合建的实验室被立项为2020年度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同时,广东还积极推进大湾区高校联合培养人才。2020年,广东高校通过全国联招、香港文凭试招生、澳门保送生、澳门“四校联考”项目招收港澳新生共1738人,比上年增长3.6%;港澳高校通过单招录取广东本科生共2521人,比上年增长28.1%。 努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高校 《规划》提出,到2035年,大湾区要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校,涌现出若干具有强烈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和创新发展的先进典范。 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积极贯彻落实《规划》要求,推动大湾区教育建设不断发展。 未来,广东将继续支持港澳高校到内地办学,重点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建设,加快香港公开大学(肇庆)、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筹设工作,统筹推进香港理工大学(佛山)、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合作办学工作。同时,加大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培养人才力度,深入探索内地高校与港澳高校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方式,加强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推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共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 该负责人表示,广东还将进一步推进深圳建设先行示范教育高地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积极争取教育部扩大在深高校办学自主权,争取国家支持符合条件的深圳高校申报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支持深圳理工大学正式申报设置;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改革;支持深圳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城市;支持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纳入新一轮“双一流”高校建设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