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青兰 林开蕾 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百年,克服重重难关,突破层层考验,从最初的50余名党员,发展到如今9000多万党员的强大政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次又一次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解放、当家作主的愿望,开启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初心和使命、进行理论探索、加强自身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历史经验,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习百年辉煌党史,认识以下四个方面的坚持,或许可以看到这个强大政党的必胜秘诀。 一、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谋幸福担当为民之责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于百年的历史图景中。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便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作为全党的奋斗目标。从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提出的消除社会不平等,到土地革命的“耕者有其田”,再到抗日战争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主体与动力,在推进革命发展的同时,坚持为人民谋利益。随着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人民的身份实现根本性转变,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人民的权利得到最根本的制度保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发扬社会民主,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维度确保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权益。改革开放后,从“三个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再到“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至上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坚持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谋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于对新的历史方位、新的主要矛盾、新的国际形势的理性审视、清晰把握与正确判断,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着“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从而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全党的奋斗目标,从更高的理论层次和政治层面,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坚定决心,赋予了人民主体地位新的具体内容和时代特色。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所在,命脉所在。根基所在即力量之源,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百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告诉我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原则和根本价值取向,告诉我们“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坚持以是否站在人民立场作为考验一切实践的试金石。 二、坚持自我革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进行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确保党长期执政的科学性与先进性。百年回眸,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的发展历程上有六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转变。一是1927年的八七会议。会议中对党内右倾错误进行全面批判,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思想,坚持武装斗争的方针,最终成功化解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的第一次历史性危机。二是1935年的遵义会议。会议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确立了一系列科学的战略战术原则,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而使中国革命的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三是延安整风运动。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开展了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清扫了党内残余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思想,在思想上进行一次彻底的自我革命,从而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列理论水平,提高党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四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通过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在全国全党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极大地改善了党内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提高了拒腐防变的能力。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拨乱反正。会中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审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内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意味着党的自我革命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六是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相继开展了“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以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全面开展反腐败斗争以保证党内的清洁廉政,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将自我革命推向新的更高层次,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如今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中国共产党更需要系统地总结百年以来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不断树立自我革命的勇气,强化自我革命的意识,提高自我革命的能力,完善自我革命的机制,确保中国共产党能永葆生机活力,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三、坚持意识形态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一个国家的瓦解,往往先从思想领域开始。”作为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便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召开古田会议、八七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思想文章,强调用无产阶级思想来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素质;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扫盲运动”“三反”“五反”“双百方针”等举措系统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肃清错误意识,弘扬马克思主义,从而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再到改革开放时期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把意识形态建设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列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促使意识形态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从地位、目标、重点对象、举措等方面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战略研判和全面布局,着重强调把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放在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位置,并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来对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在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建设经验。新时代更要对其加以总结升华,传承好这一宝贵的历史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进一步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升意识形态凝聚力,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四、坚持弘扬中国精神,致力实现中国梦 回望历史,从精神维度上解读,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不断在实践中孕育和扩充中国精神的内容,并以其为动力向前发展的历史。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便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为实现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奋力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一血与火交织、汗水与眼泪交融的实践过程中,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改革开放后,从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到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进行科学界定,再到明确提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将其列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创新中国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在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强调了中国精神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从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四个方面,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注解,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容。中国精神是将全党全国紧紧拧在一起的纽带,是推进中国向前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立足于世界的支撑,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如今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就越需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越需要持续激发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当前,我们既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同时也要不忘初心,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伟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开创新的辉煌。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