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困梯”救助有必要纳入公共应急体系管理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5月07日        版次:A09G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木须虫

    

  □木须虫

  

  5月3日晚,福州晋安区一位13岁男孩电梯内自救时,不幸坠亡,事发监控显示,出事之前,男孩先后通过按警铃、拍打电梯门、按“紧急通话”按钮等方式求助,但均未得到回应。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涉事小区物业处了解到,整个小区30多个探头的监控都安装在保安室,事发时,有保安值班,但男孩自救过程只有短短的7分55秒,保安人员确实没有注意到。据其介绍,5日,物业已与家属初步协商并支付丧葬费,7日将进行再次协商。(5月6日北京青年报)

  据监控显示,5月3日18时30分左右,男孩取外卖上楼时,被困在电梯内。被困后,男孩多次按了楼层按键上方的紧急按钮,未获回应后,他又拍打电梯门。随后,男孩用自带的长柄伞撬开电梯门。门被撬开后,男孩从不到半米的空间钻出电梯,后发生意外坠亡。男孩钻出前,还特意拿上了刚取到的外卖。

  男孩电梯内自救不幸坠亡,是极端个案,令人惋惜,但个案背后所反映出的是乘梯人被困电梯“求助无门”的问题。这一问题,有一定普遍性:看似完备的电梯安全保障设计,其实并不安全,且效率低下,尤其是报警设备的可靠性以及求助渠道的可靠性这两方面,从此案来看,几乎形同虚设。

  从电梯的管理来看,物业与电梯维保企业是主体,包括承担被困救援的责任。理论上,物业有利于及时参与处置,而电梯维保企业有专业优势,有利于保证处置的专业性与效率。揆诸现实,求助信息的及时受理以及有关人员快速反应,始终都是应急救援的关键。

  拿物业来说,且不说小区物业覆盖率还有遗漏,物业的管理能力水平以及责任心,千差万别,有居民被困电梯,能不能保证被及时发现、不会被疏忽?个案明显是问题的缩影,保安室有监控探头,但男孩的求助依然被忽视。这意味着,哪怕百分之一的疏忽,都会产生令人难以接受的后果。

  再拿电梯维保企业来说,管理成本最小化是内在的天然诉求,维保技术人员队伍不会充裕,不少的企业应付管养尚且紧张,至于偶发的电梯被困救援,则很难预留专门力量,正因如此,被困电梯的救援效率,一直饱受诟病,这也说明现行机制存在缺陷与弊端。

  电梯因频繁使用和逐年老化,发生故障难以完全避免,当有人被困于电梯,如何让被困人员找到可靠无忧的求助渠道,以及在最短时间内将其安全救出来,显然还需要构建更科学更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

  从长远来看,被困电梯的救援不能游离在公共应急救援体系之外,有必要纳入到体系内协调管理,实现集约化、扁平化,提高效率。一方面是统一求助渠道,如由119统一受理,既解决渠道多门、可靠性差的问题,又赋予居民求助的便利性,“一键报警、无忧等待”,避免了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尴尬,同时也可以规避电梯报警设备失灵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统一应急救援的后台运行,实现了责任的前置落实,如由电梯维保企业轮流安排专业人员到119平台全天候备勤,即受理,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