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红红火火麻章圩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5月09日        版次:A08    栏目:“乡音”征文    作者:梁雀屏

     微信扫码聆听上期乡音征文《偶遇乡音》粤语播音

  

  □梁雀屏

  

  父亲退休后,依旧捉鱼、喂鸡、种菜……闲不下来。有时想带他出去逛一下,他都直摇头。但逢农历“一四七”,他却会踩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自个儿到麻章去“趁圩”(赶集)。

  湛江人过去把农村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称为圩。据湛江现存最早一部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的《雷州府志》记载,麻章圩是当时规模较大的圩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

  每一次,“趁圩”归来的父亲都会带回一袋袋番薯、甜薯、柑橘、冬瓜、南瓜、西瓜。年节前,他还会带回几只家养的花田鸭。父亲总会挑出其中最好的,分成几份,一一送到我们几个儿女手上。我们怕他累着,他却乐此不疲。

  我跟着父亲去过几次“趁圩”。市场物品之丰富自不必说,单是番薯就能找到近二十个品种呢。一辆辆机动三轮车上满载应季水果,临时摊档摆得如长龙一般,一箩箩新鲜蔬菜鱼虾、一堆堆带着泥土气息的薯芋瓜果、一只只乱叫不停的家禽……还有衣帽鞋袜、日杂用品,应有尽有。吆喝声此起彼伏,商店里还用大功率机子播放着流行歌曲,更增添不少欢乐气氛。

  边走边看,能发现不少平时不多见的商品。如老人编织的扫把、篮子、草席、鱼篓,还有在藤上风干的丝瓜络,以及许多我连名也叫不上来的山草药及农具。

  走累了,挑个小摊档坐下来,各式色香味俱全的小吃总有一款适合你。我最爱称上一块麻章烧猪,大快朵颐。

  卖货的、买货的,多以中老年人为主,也有跟着凑热闹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步行而来,有的骑车而来,还有坐公交车来的,带着手拉车。也有人坐着牛车来的——转个弯,就能看到几头老牛卧在街角,嘴里不停地咀嚼着。它们走了这么远的路拉货到这热闹的圩上,是该好好歇一下了。

  见到相熟的乡里邻居,免不了寒暄几句。那些和我父亲一样有着善良、淳朴笑容的老人,我总感觉特别亲切。他们有的在守住一方小小地摊,想用劳作证明自己的价值;有的东挑西拣地再三压价,想为家人选出最新鲜、最便宜的食品。一位蹲着的阿婆,抓起一把黄豆,摊开手心,把不入她法眼的都拣出来——估计买一斤黄豆她得挑上大半天吧;几位大婶围着一堆新姜不停地翻找,不时抠掉姜上的几块泥;那位阿伯,正拎着鸡脚,吹开鸡屁股的毛,细细翻看——原来,吹毛不仅能求疵,还能求得好鸡呢。档主则不紧不慢的,微笑着招呼着每一位客人。

  麻章圩上,人们像鱼儿聚了又散。任岁月悠悠,它始终是父亲最爱去的地方。

  

  

  《“乡音”征文》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ycwb.com,并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个人信息请提供电话、身份证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