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古代海上丝路必经港口游人如织,新老产业携手前进

阳江多个产业接驳大湾区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5月13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李志文、王丹阳、欧雪

     阳江宏旺实业有限公司车间里的精密不锈钢冷轧卷板

     阳江市(白沙)农业园培植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

     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 (资料图片)

  

  五一前夕,羊城晚报记者坐在“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团的大巴上,沿开阳高速西进,直抵阳江。经过深入采访和了解,记者发现,通达的高速路网给阳江旅游业、农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并为素有“中国刀剪之都”称号的阳江增添了新标签:

  随着开阳高速、广东西部沿海高速等依次建成通车,逐渐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输路网不仅为阳江送来了游客,替阳江农产品打开了通往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销路,还在助力阳江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看旅游  

  因海而兴的大澳村  靠高速路再度走红

  

  在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的东南面,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小渔村——大澳村。古时候,大澳村凭借靠海的地理优势,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的重要港口,史称“六澳之首”;改革开放后,随着广东西部沿海高速、沈海高速等一批高速路网的建成通车,大澳村再次“出圈”,成了阳江的网红村。

  据历史记载,在唐宋时期,大澳渔村是重要的海上丝路港口,很多从泉州、潮州、广州出发前往南亚、欧非的贸易商船都会经过或停靠于此,使得这里店铺林立,热闹非凡。著名的“南海一号”,就是在大澳以南20海里的地方打捞出来的。

  “大澳赚钱大澳花,未到大澳莫归家。”疍家咸水歌词一语道尽当年的繁华盛况。明代大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时,曾在此设补给站。到了清代,大澳渔村与广州“十三行”相列,民间称为“十三行尾”,这是历史上大澳渔村最为鼎盛的时期。

  现在的大澳渔村遗迹众多,村内保存着380多米长的具有明清特色的前店后坊古建筑商业街,沿街有古商会旧址和80多座完整的疍家民居。此外,大澳村还有“万人公(坟)”“古炮楼”“晏清银库”等传统建筑,它们都体现了旧时渔民的生活轨迹。位于村内的“渔家民俗风情馆”还是全国首个渔家文化专题馆,也是阳江著名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500多件历代渔民生产生活用具、服饰和婚嫁器物等用品。

  近年来,大澳渔村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投入大量资金对渔村进行更新改造和整体提升。目前,大澳渔村风格风貌规整统一,海岛特色鲜明,是旅游写生的打卡点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也是阳江的网红村。

  “通过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我们将东平镇打造成了渔家风情浪漫小镇,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举办海钓比赛等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东平镇宣传委员洪倩章表示,每到节假日或周末,都有特别多的珠三角地区游客过来游玩。据统计,几乎每个周末都有超过2000名游客到大澳村游玩。2020年,大澳村游客接待量达到12万人次。

  特地赶在“五一”节前带着家人从广州自驾过来的黄小姐告诉记者,她们经开阳高速,只花了3个多小时就到达了大澳村,“感觉非常方便”。大澳村党支部书记杨怀键介绍,随着高速路网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驾游,为了接待这些游客,大澳村专门修建了停车场,能停放120辆车。

  其实,大澳村只是阳江市发展滨海旅游业的一个代表。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阳江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一核一带一区”机遇,积极推动阳江滨海旅游业发展,目前已成功打造了一批以滨海旅游为龙头、以海丝文化为重点,以农业观光、乡村旅游为特色,集“休闲、度假、人文、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如海陵岛、“南海一号”博物馆、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等。

  据了解,2019年1月-8月,阳江市共接待游客1913.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0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2%、12.8%和12.3%。

  

  看工业  

  传统刀具销路更广  新兴产业借势发展

  

  说起阳江,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恐怕都是“中国刀剪之都”这个称号。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便是阳江刀剪行业的代表。阳江十八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佩月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公路、铁路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大湾区居民到阳江游玩,他们结束旅程时都会带一把阳江刀具回家,这助推了阳江刀具产业的发展。

  除了刀具产业,阳江的合金材料产业和海上风电产业也在交通网助力下迸发出勃勃生机。阳江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是广东省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据了解,阳江近年来突出“比较优势+龙头企业”招商,依托青山、广新、宏旺等全国500强企业,大力发展不锈钢原材料产品,成功构建从冶炼到热冷轧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具备年产200万吨高端不锈钢、260万吨建筑用材和90万吨球墨铸铁能力,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端不锈钢生产集聚区之一。

  “高速公路对阳江发展的带动十分明显,目前阳江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产业链全部贯通,集群引进项目10家,总投资168.9亿元,全部达产产值可达1030亿元。” 阳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彦举告诉记者。

  据介绍,阳江接下来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引进合金硅谷、铝合金加工园、500万吨废钢综合利用绿色短流程炼钢等项目,力促8个总投资超100亿元、年产值超130亿元的合金材料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打造华南地区产业链最完整的合金材料产业基地、重要基础原材料生产基地。

  另外,海上风电也是阳江的重点培育主导产业,目前阳江正加快打造世界级风电产业基地。记者在位于阳江高新区港口工业园的风电产业基地看到,一片片80多米长的巨型风力发电叶片整齐排列在大地上,让人以为进入了巨型飞机的停机坪。

  据介绍,目前阳江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已初具规模。该基地已有21个总投资近200亿元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落户。预计到2025年,风电整机年产约1000套,产量约占全省60%,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风电装备制造规模最大的集聚区。

  “高速路网的建成对风力发电叶片的运输十分关键,通过高速陆运,我们才能将叶片运输到相应的码头。”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副总裁王冬冬介绍,叶片长达80多米,只有高速公路才有足够大的转弯半径和足够高的限高供运输叶片的货车通行。

  

  

  看农业  

  早晨采摘的阳江农产品  夜晚登上广深餐桌

  

  “智能互联网+农业”会结出什么样的硕果?记者来到了阳江市(白沙)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只见立夏时节的园区里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的农作物。翠绿的玉米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水稻试验田中,工作人员正认真观察着作物长势……

  园区距离白沙收费站不远,是阳江市标志性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10年被评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据了解,园区内喷滴灌设施完善,设施农业技术应用率达到98%以上。在良种良法推广方面,通过该园区在阳江市推广应用的新品种达500多个,新技术20项,如鲜食甜糯玉米夏密甜、粤甜28号、粤白糯6号等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4万亩,增加经济效益近1亿元。2011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率其专家团队曾到此进行调研考察。

  该园区是阳江市农业发展的缩影。阳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日平均气温≥10℃的持续期稳定在336天以上,无霜期达350天以上,光照时数平均每年达1685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0%,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广东省粮食、蔬菜、水果、花卉、南药、水产、畜牧、林业的重要产区之一,目前阳江市有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2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加工企业2个。

  “走高速的话,早上采摘的瓜果蔬菜,晚上就能上广深居民的餐桌!”阳江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钟保迁告诉记者,此刻,辣椒、番薯、圣女果、应季叶菜、茄瓜等阳江“拳头农产品”,正通过开阳高速、广东西部沿海高速等日益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我国东北地区。

  

  数据说

  

  阳江市2018年接待游客2337.64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478.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7.82亿元;2019年1月-8月,接待游客1913.6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10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2%、12.8%和12.3%。

  2020年,阳江市合金材料产业总产值超700亿元,完成增加值159.28亿元,增长33.4%,预计2021年总产值将突破千亿元。

  阳江市规划的1000万千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已完成投资313亿元,占项目总投资55.1%,约占全省完成投资量的45.6%;并网风机115台、总装机容量约63.25万千瓦,约占全省并网装机容量48.6%;完成风机基础318座,约占全省53.8%;吊装风电机组155台,约占全省53%。

  2020年,阳江市农业总产值438亿元,同比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53元,同比增长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