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佛山:制造重镇 湾区极点

全国第17个、全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瞄准“广佛极点”,推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5月21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张闻

     具有现代岭南特色的佛山新城 羊城晚报记者 黄巍俊 摄

        佛山一汽·大众生产车间内出厂的汽车    通讯员供图

     依托醒狮等传统岭南文化,佛山文化发展彰显实力 通讯员供图

  

  总策划: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孙  璇 林  洁

  执行统筹:马汉青 林兆均 胡  军

  

  羊城晚报记者 张闻

  

  今年前4月,佛山外贸进出口总值227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2%,占同期广东省外贸总值的9.1%,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家电订单大幅上涨,美的微波炉、洗碗机的上半年订单已经排满;服装、塑料制品、灯具也实现了出口倍增。

  这样的成绩,对于佛山来说并不意外。作为广东省经济强市,“十三五”期间,佛山市GDP从2015年的8107.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816.47亿元,是全国第17个、全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佛山靠着敢闯敢拼、勇于喝“头啖汤”的改革精神,凭借扎实的实体经济走出独特的发展之路。面对“十四五”的宏伟蓝图,佛山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区位责任,努力当好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有家就有佛山造”

  

  开车行驶在佛山市顺德区的美的大道上,扭曲面动态造型的美的总部大厦格外显眼。作为佛山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大厦入驻着美的中央研究院、战略决策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核心部门。在这里,仅是为了制造一款电饭锅,美的就要对数千种大米做出细致研究。正是这样的“工匠精神”,让美的集团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连续5年蝉联中国家电行业首位。

  佛山并不是美的一枝独秀。因制造业闻名全球,佛山“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名声享誉海内外。从碧桂园到格兰仕、万和电器,从林氏木业到维意定制,从日丰管、联塑到东鹏瓷砖、坚美铝业、海天酱油……据统计,在佛山,每一秒就有2个电饭锅下线,每一分钟就生产1台汽车、100台微波炉,每一小时生产273台洗衣机,每天生产超过2万台冰箱。

  佛山的实体经济支柱产业是家居业。2020年,佛山装备制造、泛家居产业集群如期实现万亿规模目标,产值分别达到11221亿元和10719亿元。其中,佛山一个城市的装备制造业就占据了粤西地区的“半壁江山”。

  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在佛山茁壮成长。华数机器人在落户佛山6年间开发出数十种机器人产品,覆盖整个工业应用,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一汽·大众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今年5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点赞”的广东工业设计城,目前已经聚集超8300名设计师,为佛山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

  佛山产业的蓬勃发展依靠的是创新驱动。“十三五”期间,佛山财政科技投入从30亿元增加到102亿元,规划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加快构建一环创新圈“1+5+N”创新平台体系,高新技术企业从717家增加到5718家,规模以上工业机器研发机构建有率从14%提高到56%,企业工业技改投资规模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今年4月27日,由季华实验室研发的佛山“超高比功能柔性卫星”被送入预定轨道。可以说,佛山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迅猛,已然实现“上天入地”。

  

  古镇佛山新活力

  

  如果要问,万亿GDP的佛山,最大的短板在哪里?恐怕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是城市形象内涵不足。

  一直以来,由于区划调整的原因,佛山五区各有各的中心,合并后,原来的边界转变成了“核心地带”,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要相应加快。为此,佛山市启动了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中心城区形态提升专项行动,建成人民公园等21个项目。岭南天地、千灯湖、渔人码头、美的鹭湖、三江汇流不断焕发着城市魅力。

  与此同时,佛山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完成“三旧”改造项目超5万亩,整理村级工业园土地15.1万亩,“村改”新建在建厂房超过2500万平方米。

  如今,禅城区文华公园夜间灯光璀璨,“环文华公园”片区不断成型;南海区作为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沿着千灯湖城市中轴线不断延伸城市中心的触角,并积极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十大示范片区;顺德区强化中心城区引领作用,高标准推进“强中心”16项重大项目,并争取在“七一”前让村级工业园退出历史舞台;三水区坚持三水新城、北江新区、西南老城区齐头并进,“一主三副”城市化格局加快成型;高明区扎实推进“美丽高明”大行动,西江新城二期、三期全面启动,滨江湿地公园建成开放,云勇林场更获得“国家森林公园”称号。佛山通过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三,向制造业城市生态文明创新发展之路迈进。

  在形象重塑中,文化是佛山难得的优势。作为岭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佛山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高质量文化导向型名城,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佛山持续擦亮“粤菜粤厨名城”“世界功夫之城”“博物馆之城”等品牌,打造8个以上美食集聚区,推动美食产业品牌化发展,建设提升8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和80处示范点,点亮“夜明珠”。佛山还加快南方影视中心建设,成功举办了金鸡百花电影节、篮球世界杯、定向世界杯等重大文体活动。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加持,佛山城市形象的“文化味”愈加浓厚。

  

  广佛同城开新局

  

  今年3月25日,广州荔湾、佛山南海携手发布广佛湾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国际资讯公告,获得了35家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的热烈响应。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奇峰坦言,广佛湾所在的广佛新城,是连接广州白鹅潭CBD、佛山三龙湾和南海千灯湖金融高新区“三心”的重要枢纽,“上述三大区域如果能共同形成‘广佛之心’,从能级上看有望媲美珠江新城。”

  从2008年广佛同城建设拉开帷幕以来,广佛两市在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效。如今,全国首条跨城地铁——广佛地铁已全线贯通,海华大桥、番海大桥等重点项目投入使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广州-佛山极点的引领带动作用,广佛两地开启全域同城化的新篇章。在产业上,广佛两地共建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在区域共融上,两地共同规划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广佛两地更将同城化内容共同编入“十四五”规划中,为广佛全域同城化规划蓝图。

  “从当初的交通服务,到如今的产业发展,甚至在立法上的相互协作,广佛同城已经从‘市级统筹’进化到‘区域共融’阶段。”相关专家表示,与第一阶段的同城化不同,广佛极点在湾区内部既是龙头带动,也面临着其他城市圈的良性竞争。为此,“广佛极点”想要突围,全域同城化是共同的需求,“这也是广佛同城十余年来的一个新开局”。

  如今,广佛同城化越来越深入地开展。预计今年年底,佛山地铁2号线将试运营,实现广州南站直达佛山中心城区;选址于佛山高明的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更为广佛同城的未来创造了无限机遇。就在5月19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也是广佛首个“协同立法”,该立法将保障广佛轨道的一体化规划。

  广佛同城,其势已成。

  

  数据眼

  

  ●2020年,佛山地区生产总值10816.47亿元,成为全国第17个、全省第3个经济总量超万亿元的城市。

  

  ●“十三五”期间,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717家增加到57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从14%提高到56%,8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工业技改投资规模连续7年保持全省第一。2021年4月,市场主体已突破100万户。

  

  ●“十三五”期间,佛山完成“三旧”改造项目超过5万亩,整理村级工业园土地15.1万亩。创建省级特色小镇21个,居全省首位。财政民生支出累计3055.4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新(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76所,新增学位18.9万个;医疗卫生机构增加55%,其中三级医院增至2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