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德语中的Sie和du的第二人称称谓,翻译成中文大致是“您”和“你”,前者是尊称,主要用于陌生人或同事之间,后者是一般称谓,主要用在熟人或家人之间。不过这一用法有不可逆转性:一旦从Sie变成了du,就不可能再回去了。并且对于我这一代人来说,从Sie变成du一般需要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 老一辈的德国知识分子,即便成为了朋友,几十年如一日依然siezen(用Sie来称呼)。我以前翻译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的通信集时发现,他们两位从1921年认识之后,一直到去世之前的四十余年,一直使用“您”来相互称呼。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我从上个世纪90年代认识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后来在波恩跟他读硕士和博士,二十多年来,一直到最近他在办公室里拿着酒杯跑过来,对我说,我们duzen(用du来称呼)吧!我们两人都不太习惯,特别是我叫起Wolfgang来,显然不如叫Herr Kubin(顾彬先生)顺口,因为毕竟用了这么久的Sie。 多年前我在杜塞尔多夫大学工作时,就认识了作为校长的腊碧士(Alfons Labisch)教授,一直到最近我们有一次在北京的一家酒馆喝酒,他才建议我说,我们duzen吧!之后,他成为了Alfons,我成为了雪涛。他解释说,我们现在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了,这点我也理解。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与人者,与其易疏于终,不若难始于始,御事者,与其巧持于后,不若拙守于前。这也是我为什么跟很多人都熟悉,但依然用siezen的原因。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时需采取慎重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