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征求意见稿》强调,始终把历史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

广州城市更新:保的是乡愁 护的是民心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7月16日        版次:A15    栏目:广筑新时光    作者:陈玉霞

     荔湾区永庆坊是广州城市更新的名片

     越秀区新河浦一带,不少历史建筑得到保护及盘活

     历史建筑里的每一砖都是岁月的见证

  

  策划/孙璇 刘云

  统筹/刘云 陈玉霞

  设计/杜卉

  

  指导单位: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

  智库支持单位:连接汇

  广州创新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玉霞

  

  为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大决策部署,7月7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广州市城市更新条例(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面向公众征询意见。

  《征求意见稿》共八章五十三条,羊城晚报记者留意到,提及“历史文化保护”的条数有7条、次数有8次之多,在广州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保护始终被放在第一位。在历史名城和千年商都广州,保护的是历史文化,守护的是这座城的乡愁民心。

  

  保护历史文化 让民心记住乡愁

  

  天河区的猎德实验学校有一节特殊的历史探究课,由老师带着学生到猎德村里的祠堂、龙母庙等蕴藏丰富历史文化的建筑里,实地参观了解猎德村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家谱族谱、乡风民俗。

  猎德村位于广州最繁华的天河区珠江新城内,更新改造后的猎德村高楼林立,和珠江新城融为一体,是广州旧改的标志性项目。在猎德村里逛一圈,记者感受到的是现代大气,但当走近村里一栋栋被保留下来的、古色古香的猎德祠堂时,就会感到村子的魂依然留在这里。在周围摩登高楼的映衬下,一个个古老的祠堂悠然地延续着它们的故事。对于村民而言,这些祠堂是他们的根之所在。

  数百年的祠堂、数百年的古树等,在眼下如火如荼的城市更新中可谓“常客”,对于这些饱经沧桑的历史文化,参与改造的主体需要将它们完整地保留下来,或对它们进行修复升级。改造者深知,在城市更新中,很多东西都能动,唯独不能动的,就是这些根、这些独特的文化传承。

  和祠堂保护不同,在广州老城区内,还有不少历史街区、传统风貌建筑等规模更大的历史文化载体。比如荔湾区的泮塘五约,这是拥有九百多年历史的岭南古村,也是广州首个以“保留”为目的的城市更新项目,自2017年启动微改造,保留了小村的清代格局和朴素风貌,保留、修缮及串联了各个历史建筑,最终将其系统成片保护改造成为岭南园林式城市客厅。它的改造,不仅让原住民幸福感得以提升,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流”,毕竟,这里才是他们的根。

  这些只是广州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征求意见稿》中列出了“保护规划”的种类,包括城市更新涉及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历史建筑(含线索)、传统风貌建筑(含线索)和预先保护对象等历史文化遗产,“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保护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对保护保留对象进行保护利用,并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活化历史建筑 让人间烟火延续

  

  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将有条件的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也是广州城市更新的一个主要内容。

  《征求意见稿》中第三十九条这样写:鼓励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功能拓展,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非遗传承场所等文化和服务功能,合理控制商业开发规模。

  历史建筑活化乃至优化,首先意味着建筑的原有样貌、价值能被保留;其次是其价值能被人们充分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对建筑进行“养护”,从而达到保护历史建筑的目的。

  越秀区新河浦一带,是广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汇聚了众多历史建筑,很多年轻人喜欢到此消遣时光感受历史气息,这里有历史建筑被成功活化的一份功劳。

  在恤孤院路,一个门面极为朴素的咖啡店引起记者注意,它开设在两栋三层高的东山小洋楼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两栋楼属于民国时期的产物,年久失修,墙面破损,还有渗水等情况,后来他们团队承租了下来,经过主体加固、重新设计装修,耗资几百万元,最终变成了现在的咖啡店,也是一个能开一场小时装秀或展览的艺术空间。“以前新河浦一带真的有破败感,最近十多年,历史建筑被逐渐修复后人气才旺起来,人间烟火气又回来了。”

  实际上,哪怕就是在新河浦一带,也仍有一些历史建筑具有住户和产权人不统一、产权问题复杂等难题,如何处理好此类问题,是历史建筑活化的关键。具有一定活化经验的专业人士介绍,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还有很多问题要考虑,比如参与活化建筑的主体需具有相当的资金实力,必须要懂得尊重历史的价值而非仅仅追求商业利益;对原始建筑材料、施工工艺等要充分认识,才能更好地“修旧如旧”;要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等等。与此同时,在历史建筑的活化过程中,其维护、改造过程也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栋栋历史建筑,一条条历史街区,都是这座千年城市独特气质的彰显。“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这或许就是《征求意见稿》始终把历史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和意义所在。

  

  相关链接

  

  对历史文化保护作出贡献可获容积率奖励

  

  《征求意见稿》强调,在城市更新中,要始终把历史文化保护放在第一位,并促进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内容包括:

  ●总体目标。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不断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强化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弘扬生态文明、保护历史文化,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文化传承、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生活便利。

  ●详细规划编制。城市更新范围内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明确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单元的主导属性、用地功能布局、建筑总量、产业发展和建设量占比、城市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用地配套规定等内容。

  ●容积率奖励。在规划可承载条件下,对无偿提供政府储备用地、超出规定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或者对历史文化保护作出贡献的城市更新项目,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按照有关政策给予容积率奖励。

  ●实施时序。城市更新项目组合实施的,应当优先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以及其他特殊控制区内的项目。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指出,可以通过城市更新项目组合实施,解决历史文化遗产持续保护的资金问题,并强调应优先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