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创建绿色生态社区 绽放花城人居之美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7月16日        版次:A15    栏目:未来社区·生态篇    作者:徐炜伦

     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陈玉霞 摄

     寓教于乐的垃圾分类主题跑道

  

  

  策划/孙璇 刘云

  统筹/刘云 徐炜伦 陈玉霞

  

  

  文/羊城晚报记者 徐炜伦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事关居民幸福感的获得和城市形象的提升。近年来,广州大力推动社区微改造,多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其中,绿色生态作为社区公共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备受重视。

  目前,广州着力于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工作,加快社区公园等绿化场所建设,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以“低碳、节能、环保”为核心理念的绿色社区正一一形成。

  

  250米见绿 500米见园

  

  近年来,围绕绿色生态,广州市实施了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绿化照明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到社区绿地建设当中,积极使用低碳设计,着力提升绿化品质。“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建设完成150个口袋公园,通过城市更新,新增绿化面积871万平方米,广州以一个个“小切口”推动绿色生态建设实现“大变化”。

  今年5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建设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创建绿色社区,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到2025年,全市60%以上的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

  《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2020-2035)(公示稿)》提到,为提升公园绿地服务覆盖水平,广州市未来将推进更新地区公园绿地均衡布局,每5分钟社区生活圈布局1处游园(口袋公园),每15分钟社区生活圈布局1处1公顷以上的社区公园,实现“250米见绿、500米见园”。

  

  首先要有尊重的心态

  

  作为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场所,社区对每位居民而言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绿色社区的创建需要每位居民的参与。

  “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村居,在构建绿色环保生态体系这方面都有着共同之处,都需要提高人的认知,改变人的行为。”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理事长梁毓麟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微改造或新型社区在硬件方面对环境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如何持续维护更值得关注,唤醒居民的环保意识,是环保社会团体一直努力的方向。

  梁毓麟表示,创建绿色社区首先要让每位参与者都有尊重的心态,“如果我们尊重自然、尊重劳动者的付出,那么自然也会反馈给我们一个包容、和谐的环境”。

  梁毓麟认为,社区环境保护应该是常态化的,而不是运动式的过程,居民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生态文明的习惯,“很多人不清楚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我们要做的是传达这些信息,鼓励更多居民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实现公民环保素养的回归”。

  

  倡导更多力量参与

  

  环保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节能节水、垃圾减量、绿色出行等,因此,创建绿色社区涉及的范围也较为广泛。

  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总干事巴索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雨污水管道改造、荒废用地的重生、光电和风电系统的设计等,都是创建绿色社区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仅凭一方努力是无法实现的。”

  巴索认为,老旧社区的“老街坊”话语权较重,而新楼盘小区物业管理方会更占主导。“社区是大家共同生活的地方,我们首先要让所有人,尤其是孩子们认识到生态对于社区的重要性,让每个人都乐意参与到社区环保当中,形成在社区里的一种文化。”

  巴索表示,在构思如何创建绿色社区的过程中,倡导政府、居民、学者、NGO(非政府组织)等各方力量进行充分的讨论显得尤为重要,在共享观点和制订方案后,能减少居民因不理解而出现不满的现象。

  “广州又称‘花城’,我对未来社区的憧憬是:开门见到鲜花绿植、开窗听到鸟的声音,人们亲近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巴索说。

  

  榜样社区

  

  海珠区沙园街道广重社区

  垃圾分类成样板

  工业老屋换新颜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徐炜伦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旁的广重社区,是前广州重型机械厂的员工宿舍,在这里沉淀的历史,述说着广州昔日工业的荣光。如今,随着微改造的完成,广重社区华丽转身,垃圾分类如火如荼,加装电梯有序推进,公共空间得以拓展,治理体系日益成熟。

  

  垃圾分类形成“沙园特色”

  

  记者下午走进沙园街道,不时会遇到在道路两侧树荫下休憩的老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重社区文化广场内,街坊运动热情高涨,宁静与热情融合得恰到好处。

  再往广场内部走,便可看到富有“沙园特色”的垃圾分类主题跑道,广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跑道旁的娱乐设施下方用木质地板铺设,每逢周末和放学后,都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此休闲娱乐,在欢笑间潜移默化地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位于沙园中部的广重南北小区,从2012年就开始了自己的垃圾分类之旅,形成了党建引领下具有“沙园特色”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2019年广重北小区成为海珠区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居住小区。

  在居住区内,不少绿植处设有垃圾分类卡通形象。在党群服务中心,定时定点投放点循环播放着倡导垃圾分类的广播。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目前绝大多数居民都十分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比较少出现分错的情况。”

  

  线上渠道延伸“最后一米”

  

  微改造使广重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有了显著的提升。据了解,广重社区自2014年已开始推进加装电梯工作,如今,每隔几步,就能看到居民楼中显眼的新电梯。

  走进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展示着“海珠微监察”公众号的二维码。据介绍,该公众号主要面向社区、经济联社监察对象开展廉政教育,受理群众监督举报,推动监察监督向“最后一米”延伸。

  2018年,海珠区作为广州市监察职能向社区延伸的试点,选取沙园街道广重社区等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2018年年底,广重社区流动监察岗成员发现,沙园五街北与沙园四街北附近多支路灯无法正常使用,然后迅速向相关部门反映,推动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