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食在广州两千年”实物为证!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8月14日        版次:A07    栏目:记者手记    作者:黄宙辉

  食在广州,早已被现代“吃货”们所认同。本次《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展出大量秦汉时期广州地区的饮食器具和食物标本,更让“吃货”们了解“食在广州两千年”的悠久历史。

  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农业发展迅速,因此饮食资源较此前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这为岭南饮食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据介绍,此时,岭南人民已经开始运用水濡、火烹、烘烤、曝晒、烟熏、风干、冰镇、盐腌、发酵等多种手段烹饪美味佳肴。南越王墓出土了铜烤炉、鎏金铜壶……透过广州考古发掘出土的各类饮食器具和相关遗迹,今人依然可以感受到岭南地区极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内涵。

  从考古发现来看,秦汉时期岭南人的饮食资源极为丰富。除水稻外,考古出土的农作物还有黍、粟、菽等,而人工栽培的瓜果,亦发现不少种类,如以荔枝、杨梅为代表的岭南佳果一直享誉至今。岭南人对肉食资源的开发利用颇为充分,除牛、猪、羊、鸡外,鱼、虾、蟹、贝、飞禽走兽、蛇虫鼠蚁等都曾被当做岭南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主办方介绍,近年来,广州地区考古发现了大量秦汉时期的饮食文化器具,包括青铜、玉石、陶瓷、漆木等各种材质,品类丰富,造型各异,功能不一。这些饮食器具不仅是古代岭南人满足日常饮食生活的必需品,还是举行宴享、婚姻、祭祀等礼仪活动的必备用具,因此被赋予了浓郁的社会文化属性,承载着古代礼仪、文化、历史、信仰、审美、风俗、工艺等丰富的精神内涵,甚至可以看做代表古代岭南人身份、等级、地位的标识物。同时,这些饮食器具对于了解古代岭南人的日常饮食结构、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