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如何让学生更具“阳刚气”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8月27日        版次:A11    栏目:堂上作文    作者:陈曦、郭嘉欣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阳刚之气”内涵丰富。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学校举办教师论坛,老师们讨论热烈,纷纷发言。有老师说,不论男生女生,都需要培养阳刚之气;有老师认为,培养学生阳刚之气,不只是体育学科的事,也是其他学科的事;还有老师提出,培养阳刚之气,关乎学生的成长,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为广泛听取意见,学校拟发动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共商校是。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作。

  ①选择男生或女生的身份,以“阳刚之气与当下青年”为主题,给全校同学写一份倡议书,表达你的思考与建议。

  ②给你喜欢的一位学科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学科培养阳刚之气”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作文】 1

  

  铸阳刚之气,争当新青年

  

  □陈曦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三(12)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基于近日学校举办的教师论坛上“阳刚之气”的热烈讨论。作为一名激情澎湃、青春活力的高中女生,我想在此同大家分享我对“阳刚之气”的思考,也想给大家一些建议。

  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身处新时代,你我当力求铸阳刚之气,争当新青年。阳刚之气是当下青年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

  同学们,何为阳刚之气?其实,“阳”是阳光,是对待生活、面向未来的积极态度;“刚”是刚毅,是遇到挫折迎难而上的巨大勇气——阳刚之气是你我身心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是你我强大自身的重要保障。它与你我的性别、学习的学科无关。

  论坛上有老师说,不论男生女生,都需要培养阳刚之气;亦有老师认为,培养阳刚之气不能只靠体育,还应依赖其他更多学科。我很赞同这些观点。古语云:“巾帼不让须眉。”作为新青年的我们不论男女都应培养阳刚之气。与此同时,不应仅通过体育锻炼这一单一方式,而应从更多方面培养,让我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青年。

  “少年强,则国强”,新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还看今朝青年。因此,培养阳刚之气,不仅仅关乎学生自身的成长。

  我们身边何尝没有这样的阳刚青年。疫情肆虐,许许多多的“90后”“00后”不畏感染风险,冲上抗疫前线,对抗病魔,争分夺秒地以实际行动诠释“阳刚之气”的内涵。又如身患罕见病“庞贝病”的王唯佳,“顽强坚韧,向梦出发”,何尝不是你我的榜样?

  同学们,培养阳刚之气请从当下做起,从小事做起。或许你我未能冲上抗疫最前线,但我们可放下手中的手机,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我们可以走出舒适的空调房,到操场上肆意奔跑、挥洒汗水;我们可以阅读更多书籍,用心灵感受这个多彩的世界,让知识的阳光普照你我的心灵,以拼搏的汗水浇灌成长的沃土。

  同学们,培养阳刚之气,做新时代的优秀青年,未来也将因此更加辉煌。

  

  【学生作文】 2

  

  “语文”能培养阳刚之气

  

  □郭嘉欣 广州市真光中学 高三(8)班

  

尊敬的语文老师:

  您好!听闻学校举办教师论坛,讨论“阳刚之气”,我便写信来浅谈自己对“学科培养阳刚之气”的看法。

  “阳刚之气”内涵丰富,但语文作为我心目中最能培养“阳刚之气”的科目,理应发挥其优势,实现更丰富的价值,带领学生为国家的未来增辉添彩。

  “阳刚之气”是指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所表露出的积极心态、良好精神品质,其具有丰富的内涵。我认为,语文能够以文字搭建学生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是最能培养学生“阳刚之气”的学科。

  “阳刚之气”包括坚韧顽强,那是“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包括不辞艰辛,那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包括满腔壮志,那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包括不惧牺牲,那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些,便是“阳刚之气”的丰富内涵,是不是与语文学科息息相关?

  其实何止古诗,语文的巧妙,在于它能以文字叩开人的心扉,实现心灵沟通,培养“阳刚之气”。读沈从文,培养在平凡中顽强生活的“阳刚之气”;读鲁迅,培养在逆境之中拒绝麻木、敢于解放自我的“阳刚之气”;读余秋雨,培养波涛之中坚韧不屈的“阳刚之气”……品味语文,必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因此,培养阳刚之气,不仅在体育,更在语文。

  语文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更能让学生明白“阳刚之气”的意义,助益学生成长,增辉国家未来。

  培养阳刚之气,能够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积极向上,获得更多美好品质,茁壮成长。只有青年一代更加阳刚,国家民族的未来才能充满阳光。而学习语文能唤醒我们的家国意识,我有亲身感受。学习《出师表》时,我曾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赤诚之心感动得热泪盈眶,不愧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让我强烈感受到了家国情怀。学习语文,令我抚今追昔,巍然前行,身有“阳刚之气”,心载国家千秋。

  语文作为最能培养“阳刚之气”的学科,应该多教育学生去实践,去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助力。品读“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我们应明白参加志愿活动,亦能服务社会;品读余秋雨《魏晋绝响》,我们应懂得学习魏晋名士品质,倒不必像他们一般归隐,更应学会如何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这是我的期望和建议,望采纳。

  此致

敬礼!

  ×××

  ×年×月×日

  

  教师点评

  

  写作之前先理解材料。材料由三句话构成,整体上构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引出话题“阳刚之气”,指出话题讨论目的;第二层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具体列举教师发言的态度、角度和建议:第三层次写学校发动全体同学参与讨论,由教师群体拓展到学生群体。

  综合来看,材料的组织暗含写作逻辑:首先,需要考生思考“阳刚之气”的内涵,明白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教师论坛讨论其实是“怎么办”的问题,要立足国家民族的未来思考“培养阳刚之气”的重要意义;第三,需要提出建议,达到“共商校是”的目的。

  这两篇作文的成功之处在于,都能够较好地处理材料、主题、任务三者的关系,论证层次分明,论述比较充分。陈曦同学胜在对材料有综合的思考和分析,并能提出具体的“怎么做”,而非空喊口号,其情境感很强;郭嘉欣同学的作文则胜在积累丰厚,名句古诗信手拈来,文采出众,若能在情境上更突出一些,比如思考一下,应该怎样跟自己的老师对话,这样就更完美了。

  (广州真光中学教师 钟翠婷)

  

  非师点评

  

  “阳刚之气”从传统概念上直接指涉男性气质的问题,而在教师论坛中关于“阳刚之气”的讨论具有更丰富的内涵。题干中已有多种观点的概述,两位作者采取了相同的处理方式,即跳脱出男女性别差异,将“阳刚之气”上升到阳光、积极的心态和刚毅的勇气、优秀的精神品质高度,故而可以高屋建瓴地将之与青年成长、时代担当和国家民族的未来顺理成章地联系起来,超越了狭隘的性别气质之争。

  《铸阳刚之气,争当新青年》因题干中有性别身份提示,加之文中写出“巾帼不让须眉”,文中第五自然段如能增加若干当代优秀女性的先进事例更佳。整体气韵上看,论述上相对有些薄弱。

  《“语文”能培养阳刚之气》一文,说清楚语文学科如何能够培养阳刚之气是有难度的,引证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文采,做到了情理交融。但分论点的表述还不够明晰,文中所举例证与分论点之间也要加强论证的逻辑性。

  两篇文章文体虽不同,但倡议书和书信都同属书信格式,都有明确读者对象要求。两篇文章较好地体现了读者意识,身份和语气都表现得得体而准确。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副教授、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邓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