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胡汉民“海珠桥”字幅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藏)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09月19日        版次:A08    栏目:镇馆之宝    作者:黄宙辉、朱志龙

     民国时期海珠桥全景(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藏)

     胡汉民“海珠桥”字幅(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藏)

  

  文字整理/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朱志龙

  图/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提供

  

  胡汉民“海珠桥”字幅是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藏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其背后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

  1933年5月28日,巴金第一次来到广州,入住河南广东机器工会大楼(今海珠区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随后的两个月里,他每天都步行经过海珠桥。在随笔《海珠桥》一文中,巴金描述了白天和夜里经过海珠桥的所见所想。巴金见到的这座海珠桥,当时刚刚建成3个月,是广州市政当局努力打造“世界灿烂都市”的工程之一。

  1919年,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提出要将广州打造成中国南方的世界大港和“花园都市”的设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孙中山建设思想的引领下,广州市政当局掀起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海珠桥是其中的典范。1929年,海珠桥建造工程招标;次年正式启动建设,经3年多始告竣。1933年2月15日,海珠桥落成通车,曾任大元帅府审计局局长兼金库长、时任广州市市长的刘纪文主持了开幕礼。

  海珠桥落成之际,曾任大元帅府总参议和代帅的胡汉民应邀题写了两幅“海珠桥”墨宝。胡汉民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擅长隶书和行书。这两幅“海珠桥”墨宝,其中一幅制成牌匾,挂在海珠桥上,而另一幅则赠送给了与其私交甚笃的刘纪文。

  建成之后的海珠桥遭遇两次重大破坏。第一次是1938年,海珠桥遭日军破坏。第二次是1949年10月,国民党军队撤退前将海珠桥炸毁。广州解放后,广州市政府组织力量抢修海珠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海珠桥又经过两次大修。

  到2013年,海珠桥再次经过大修后重新通车。这一年,刘纪文的子女从美国返回广州,向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捐赠了刘纪文保存的胡汉民“海珠桥”墨宝。广州市市长陈建华收到墨宝后,交给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作为馆藏。由于海珠桥上原来的牌匾及其原件早已不存,今天海珠桥上悬挂的“海珠桥”三个金色大字便根据这一墨宝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