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林 北京时事评论员 “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事件真是一波三折,再一次看到“让子弹飞一会儿”的重要。我知道,这种记性是很短暂的,不久后再有这样的爆料,很多人还是会轻易愤怒或感动,改不了易燃易爆体质。怎么办?有一种方法也许能够让我们保持冷静,大家都知道“小作文”和“文案”,就是为吸引你眼球而量身定做的文本。——如果意识到你看到的信息多是“小作文”,扑面而来的文章不过是“小作文大赛”和“文案竞争”,你就会冷静很多。以“判小作文”的心态来看待那些热文,先问真假再说是非,拧干文本中的修辞,就不会入戏太深被“押韵”牵着鼻子走。 小作文是什么?是迎合公众情绪而精心生产出来、用话术引人注意、让公众站在自己这一边的文案。小作文之为“小”,它纯粹是个人化和主观化的,之为“作文”,它有自身的命题意图并包括某种精心的构思,通过修辞与话术塑造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舆论。“文案”与“文章”差别在于,文章包含着一种真实和真诚,“文案”则为了吸引公众而努力生产某种“真实”和“真诚”;文章是直抒胸臆有话直说,而文案则是研究人性之后的精准喂养:你同情弱者,我就制造出弱者形象。你痛恨大厂和精英,我就写个反大厂的段子。你很容易被性别对立激怒,我就制造一个二元对立的故事。文章是写出来的,文案是精心设计出来的。文章让你消费信息,而文案则消费着你。 消费社会的一个公共景观就在于,真实和真诚成为稀缺品,异化为情趣产品,人们的身边充斥着各种文案:脱口秀不是脱口而出,而是迎合你的笑点而写出的文案;让你愤怒的维权故事,不少是研究舆论燃点后设计出的“愤怒”;刷屏的传播和标题中的引人噱头,很多不过是精心安排的押韵文案。名人八卦、明星道歉、企业公关、离婚宣言、热搜热文、震惊爆料,我们被各种算计着你同情心、愤怒感、猎奇心、窥私欲、不平情绪、吃瓜期待、从众心理的小作文和文案包围着,你在安全地带的愤怒中体验着廉价的正义感,你想消费信息,却被文案喂养、消费和收割着。 区分文章和文案、媒体报道和“小作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这个区分的过程,使我们与被喂养的情绪形成了一种隔断,与文案精心设计的故事情感形成了距离,成功从小作文中“抽离”。抽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媒介素养,它意味着我们保持着一种不惑不乱的理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