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21在影院,哭过、燃过、感动过

来源:羊城晚报     2021年12月21日        版次:A13    栏目:2021盘点之电影    作者:

     插图:采采

  

  文/羊城晚报娱乐新闻部

  本版插图:采采 本版统筹:李丽

  

  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复苏,佳作频出。如果用五个字来形容今年的电影市场,你会怎么选?羊城晚报娱乐新闻部的小伙伴波波、胡子、小渔、二球、海带聊了一顿火锅的时间,选出了这五个字——

  

  泪

  看完《你好,李焕英》你哭了吗?

  

  小渔:我是哭了的。当时我跟我妈一起去看的这个片子。其实带她去电影院之前,我担心会有点小尴尬,因为我怕我俩到时抱头痛哭,哈哈。事实证明,这部片子确实很催泪,导演贾玲拍得很真诚,表达得也很细腻,真心蛮能刺激泪腺的。没想到的是,我一边擦眼泪,一边偷偷瞄了瞄我妈,结果,发现她在打瞌睡!旁边有几个跟她年纪相仿的大叔也一脸无聊的样子。

  

  二球:我共情了!在全片尾声放大招时,我突然捕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也感慨年华易逝,岁月白了爸妈的头。电影在春节档上映,而我没回家过年,有点孤独,便红了眼眶。出电影院后,我远程买了两张票,想着一定要让我爸妈看看。他们看完后,也没说哭了,就感慨周围的年轻人都在掏纸巾。我打赌,我爸妈一定哭了!

  

  胡子:实话实话,我看到所谓的“催泪大片”就会自动弹开。一方面,这种所谓的“精准打击”的营销策略特别让人反感。想轻松一下,就有爆笑大片;想释放情绪,就有催泪大片。什么地方该撒点盐,什么地方该加点糖,背后都是大数据思维,我很怀疑这样是否能出好作品。另一方面,在我看来,通过亲情,通过卖惨来催泪,有道德绑架之嫌。

  

  波波: 没敢带妈看,但我自己看了也没哭。我跟胡子一样,每次与那些精心计算过的“泪点”迎头撞上,心里就会闪过一句话:总算来了,算你狠!其实很多时候看“哭片”也会红眼眶,但一边红眼眶一边心里会很不甘,觉得自己又输了……不过,《你好,李焕英》这部片跟普通的“哭片”还是有区别,作为贾玲的导演处女作,片子的多数细节是真诚质朴的。只不过在它爆火之后,免不了有一批片子动辄打上“催泪大片”的标签,企图复制它的成功。

  

  海带:我不喜欢给电影贴上“很好哭”“直戳泪点”这样的标签。人的情感本身复杂而微妙,无论对观众还是对电影,这种贴标签行为其实都不公平。比如《你好,李焕英》中的母女情其实是多层次的,当中有欢乐、有不舍、有愧疚、有怀念……但很多时候这些情感被笼统地归纳为“好哭”,其实是一种失语——当我们无法、或是懒得分辨自己的情绪,便只能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标签来表达自己。另外,当“好哭”成为票房密码,有些电影的目标就是把观众弄哭,除了能让人发泄情绪之外,毫无余韵可言。

  

  腻

  今年的进口片你满意吗?

  

  胡子:从电影市场看,今年没有什么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进口大片。其实在疫情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能在全球电影市场上呼风唤雨,能称为现象级电影的也就是以漫威为代表的那些超英片,但这两年漫威电影明显声势不如从前。一方面是电影市场不景气导致的,但另一方面或许也说明观众开始吃腻了好莱坞爆米花电影这一套。

  

  小渔:说实话,今年上了哪些进口大片我都没太关注。我唯一感兴趣的就是《沙丘》,但很可惜,我作为一个从初中就开始追科幻的人,最后竟然还是错过了它。我越来越觉得看电影对于忙碌的社畜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不过即便如此,今年有一部进口片,我不仅看了,还看了两遍,那就是重映的《入殓师》。感动依然在,依然叹服于导演对于生死、饶恕、成长、人生等复杂议题的掌控能力和通透理解……就是这样的片子,才会让你真正感受到“电影是门艺术”。

  

  海带:要说打造视觉奇观,好莱坞仍然是最娴熟的。在影院看《沙丘》,我深深地感受到电影的确是一门造梦的艺术。这部影片把小说原作那些恢弘、神秘的场景给还原出来了:蜻蜓式飞行器、巨大的沙虫、眼白泛蓝的地下城居民弗雷曼人……加上《沙丘》的视听效果很好,看片的时候有种离开现实、进入沙丘世界的感觉,忍不住感叹人类的想象力真的好厉害啊。

  

  二球:没啥印象。我今年通常会在视频网站或者出差的飞机上看进口片,很少进电影院看。一是进口片少,二是我始终觉得在内地院线上映的进口商业片的同质化程度略高。对!我说的就是“漫威”系列。我以前都是带着凑热闹的心态边吃爆米花边“重温”模式化的剧情和演员,看完后,我通常会迅速失忆。

  

  波波: 其实每年的进口片,除了爆米花大片之外,都会有一部分中小成本但高口碑的作品。今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和《波斯语课》——因为排片不多,所以我不光自己看了,还奋力推荐很多朋友赶紧去影院看。不过,套路过头观众也会不买账,今年的《007:无暇赴死》票房就很一般。所以说,创新是全世界创作者永远的命题。

  

  勇

  主旋律大片打动你了吗?

  

  二球:作为一个曾在2020年初居家隔离了两个月的湖北人,今年最打动我的主旋律大片毫无疑问是《中国医生》。电影做到了足够的现实主义,抗疫现场的还原度、情感共鸣的浓度都足够高。我相信,今年广州疫情期间居家隔离的广州人应该也会产生强烈共鸣。对于经历过的观众,那种焦虑、恐惧、温暖,会在看片时加倍放大,有时候,可能电影只是呈现了一个人一瞬间,但你却能轻易还原出整个世界。

  

  海带:《长津湖》挺打动我的。我想很多年轻人跟我一样并不十分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最熟悉的就是黄继光和上甘岭战役,《长津湖》帮我补上了一课。在志愿军战士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性和韧性。《长津湖》在内地获得了超过57亿元的票房,香港票房也很快破千万港元,证明这部电影的确能激发起国人的民族情感。《长津湖》出品人于冬说相信片子可以“让人重新记得那段历史和那些最可爱的人”,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了。

  

  胡子:最打动我的是这些主旋律大片里的烟火气。有了烟火气,作品中的人才是触手可及的,作品中的事才会成为大家的“谈资”。这一点在近年来的主旋律大片中都有很突出的表现。抗疫大片《中国医生》里张子枫扮演的小女孩在听闻父母死讯后的那句“我只想知道,一个人没有了爸爸妈妈,她该怎么办”,让无数人瞬间破防;《1921》里,青年毛泽东在上海街头奔跑的场景,镜头传递出的年轻人的冲劲、热血和蓬勃的生命力让人振奋。这种“烟火气”兼具充满生活质感和生命实感,它让英雄变得更可亲近,也激励普通人奋发向上。

  

  小渔:当然有被打动到。但我同时也想感叹一下——吴京好累啊,哈哈!大多数主旋律大片里都能看见他。除了他,很多主旋律大片的幕后创作班底也是相对固定。我希望更多中生代演员、年轻演员能够有足够的实力参与到主旋律大片中,创作团队壮大了,创作土壤就更厚实了。

  

  波波: 说到风格,其实今年的主旋律大片给我挺多惊喜的,有好几部都有类型上的突破。比如张艺谋的《悬崖之上》,在谍战片里加大了悬疑片的风格比重;比如《长津湖》,徐克林超贤的加入让影片在战争片这个类型上做得很到位;还有讲述建党故事的《1921》,抓住当时一大代表们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特点,做出了青春片的感觉……过去的主旋律影片总让人感觉过于严肃,但现在的主旋律大片大多在商业性上也很成功,对普通观众而言,“适口性”越来越强了。

  

  燃

  国漫在2021年支棱起来了吗?

  

  胡子:从年初的《新神榜》到《青蛇劫起》再到年底的《雄狮少年》,可以说,国漫已经进入一个百舸争流的时期。观众的观影热情,团队的创作热情,更重要的是所有爱动漫的人对国漫的信心也燃起来了。作为一个老二次元,已经感觉很幸福了。要知道,“国漫崛起”的口号喊了那么多年,但很尴尬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让人感觉差一口气。即便偶尔有一部不错的作品出现,但总是后继乏力。而今年的这几部作品,都有可观之处,而且也看得出主创团队在创作之初就已经开始布局谋篇,不是想蹭热点,赚快钱,而是想打造出一整个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国漫世界。这是诚意的表现,也是自信心提升的表现。

  

  小渔:支棱了但没完全支棱。我觉得国漫的野心很大,但细节得做得更好一点才行。比如说我看过的《新神榜:哪吒重生》,大场景可以说是很壮观、很精致了,但是最基本的东西,比如人物表情还很生硬,假面感很强,近景和特写镜头给人的观感很不舒服。另外,整个故事逻辑也很弱,角色也不太立得住……“壳子”很精致,内在还很虚弱,能进步的空间还很多。

  

  海带:我认为现在的国漫仍然处在摸索期,今年的大热国漫其实都能看出日漫、美漫、迪士尼等动漫大户的影响。比如用到泛滥的蒸汽朋克、赛博朋克元素,又比如刻板化的角色设置——国漫也像好莱坞动漫一样,每部作品都要设置一个插科打诨的卖萌角色,仿佛只有这样做,电影才能有趣。不过,建立成熟的审美风格和叙事方式是需要时间的,我相信国漫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加油!

  

  二球:我也保持谨慎乐观。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现在国漫就等于国风、传统故事、封神榜、哪吒——说真的,我已经看腻哪吒了!相比日漫和美漫,目前国漫的现实题材仍然有些缺乏。我今年采访了一些动画高峰论坛,发现中国的动画制作水平其实进步很明显,如果能在题材上看到更多新人物、新时代,那就更好了。

  波波: 说到新时代国漫对题材和审美的摸索,我要再次推荐一下上周末刚公映的《雄狮少年》。首先,它讲的是一个留守儿童实现梦想和守护亲情的故事,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选择就让它跟一大批走传统神话IP路线的国漫区分了开来。再者,你会在片子里看到那种极度接近实景的画风,这也是过去的国漫里少见的。关于这部电影的创新,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这片子几个主要人物的面部造型都是有点“非主流”的,因此导致了部分网友的非议,说你们怎么故意把人物画这么丑。对此,我之前专访导演的时候还特意问他了,导演满脸都写着无奈:我画得跟别人一样吧,大家说我没创意;我来点创意吧,你们又不接受——真的太难了!哈哈。

  

  新

  今年大银幕的题材有惊喜吗?

  

  小渔: 没有惊喜。可能我比较严格,我觉得所谓的亮点都是“矮个子里面拔高个儿”。也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关系,这两年影视行业本来就在压缩,大家开工受限,能作的尝试也比较有限。

  

  波波: 其实恰恰因为疫情的影响,这两年有很多大制作的片子“退缩”了,反而给了中小成本的国产片一些市场空间。比如《扬名立万》,假如它在一个强手云集的情况下上映,可能就被淹没了。当然,整体大盘偏冷,观众习惯少进影院,这也会大大抬高作品“出圈”的门槛——你必须艺术性和商业性兼顾,还要让年轻观众觉得有新意,才可能“爆冷”,成为一匹黑马。从这个角度来讲,能通过疫情这块“试金石”的片子,无论从题材还是电影语言的表现力来说,都是要有足够的惊喜度的,比如年初的《刺杀小说家》、年尾的《扬名立万》。

  

  胡子: 确实,今年有不少中小成本国产片给我惊喜,比如《热带往事》和《不老奇事》。《热带往事》不像是一部新人导演的作品,氛围感做得很足,片中人内心的燥热,不能明言的情愫,暧昧不清的真相与想象,中国南方潮湿闷热的空气扑面而来,感觉每个人身上都是汗津津的,需要喝凉茶下下火。《不老奇事》也是新人导演的作品,但更大的噱头是王朔写的剧本。虽然加了一个软科幻的壳,但故事说的还是王朔式的“爱而不得”。可以看出创作者在类型片空间里作自我的表达。这种“夹带私货”的作品可以再多一些。

  

  二球: 《五个扑水少年》的简单、纯真、欢乐,以及《盛夏未来》的懵懂感情、青春迷茫,都很让我回味。近年国内的青春剧崛起,《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等剧屡次刷新国产青春剧的天花板,感觉今年,国内青春片终于追上青春剧的步伐了。

  

  海带:今年让我最惊喜的是《白蛇传·情》。一是没想到戏曲电影可以那么好看:烈女子小青很讨喜、法海有了人性,许仙和小白的爱情故事也有了比较现代的表达,可以看出,这部片子在改编上下了很大功夫。二是这电影让我重新发现了原来粤剧可以那么好听:其实粤剧和粤语流行歌一直以来都在互相借鉴,《白蛇传·情》中的好些唱段,只要换个唱法、改一下编曲,其实就是一首典雅的流行歌。现在都在谈如何让传统戏曲焕发生机,《白蛇传·情》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点燃了年轻人对粤剧的兴趣。作为广东人,我蛮自豪的。

  

  

  2021,你最推荐

  

  胡子:《野马分鬃》,喜欢周游那个调调。

  海带:《梅艳芳》,一群电影人用最大的善意和诚意来缅怀一位天后,令人感动。

  波波: 娄烨的《兰心大剧院》和陈建斌的《第十一回》,都是在戏剧语言的表达上有创新的电影。

  二球:《妈妈的神奇小子》,港式温情,吴君如的表演让我梦回《岁月神偷》。

  小渔:《沙丘》,我错过的爱。求给一次重映机会,让我弥补一下吧!

  

  

  2021,看完“工伤”

  

  小渔:《新神榜:哪吒重生》,被烂剧情和橡皮人脸支配的恐惧。

  海带:《古董局中局》,一部把我看睡着的商业片。

  胡子:《图兰朵》,我的眼睛瞎了……

  波波:《秘密访客》和《缉魂》,都不算烂片,演员也很棒,就是剧情太扯——扯到没边儿!

  二球:《日不落酒店》,冲着沈腾去的,结果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