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促“三孩”生育,委员建议:

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政府承担产假期间工资开支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25日        版次:A05G    栏目:热话题·孩子    作者:蒋隽

     图/视觉中国

  

  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如何刺激生育意愿,让年轻人积极生三孩?24日,出席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多位委员热议促进三孩生育,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政府承担女工孕、产休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开支;按生育子女数量提高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和降低利率;借鉴澳门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避免 “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受教育不平等,减轻市民对“生儿育女”的忧虑。

  

  面临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没纳入医保范畴

  

  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提出了放开 “三孩政策”后亟须改善的问题。

  与优生相关的医学检查和辅助生殖技术等费用高,且相关费用没纳入医保。孕产期间所需办理的证件和生育保险的手续需进一步优化。

  目前,怀孕期间需要办理的手续和证件较多,孕期至少要跑三个地方、办理三个手续才能享受到生育保险服务。生产完,新生儿母亲还需要办理出生医学登记证明、户口证明,以及医保和到银行办理医保卡等。此外,还存在现行假期增加企业负担,易引发就业歧视和产妇心理问题愈发普遍等问题。

  

  育儿成本升高,家庭经济压力增大

  

  优质育儿成本持续升高、家庭经济压力不断增大,但政策支持不足。

  根据国家政策,3周岁至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期间,可享受个人所得税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但是政策却未覆盖到0-3岁阶段的婴幼儿支出,而事实上0-3岁婴幼儿的照护费用是家庭的固定支出,且在家庭总支出中占比较重,全面放开三孩之后,育儿成本必将持续升高。

  曹志伟指出,进入“三孩时代”,家庭代际的支持已经十分有限,家中老人无法照顾三个小孩;请保姆只能实现基本的饮食和看护,无法实现教育的功能,且费用较高;而最优选择是将孩子送到托育机构,但公办普惠性托育服务的供给缺口巨大,“入托难”“入托贵”始终是家长们的烦恼。

  

  他山之石

  

  提供十五年免费教育 升读大学可提供免息贷款

  

  市政协委员、澳门妇联总会副理事长李彩红表示,广州地区近五年间每年的出生人数持续走低,在育龄妇女队列规模缩减、婚育推迟、生育意愿偏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仅出台开放“三孩”生育政策带来的生育回升有限,并不能有效延缓或遏制未来人口缩减态势。尽快推行奖励生育是未来的必然举措。

  她分享了澳门经验。截至2021年11月10日,澳门居民出生津贴金额为5418澳门元;且从出生婴儿到八岁皆为免费医疗及免费接种各种疫苗。为孕产妇提供免费产前检查以及分娩服务,分娩后女性长期免费保健。妇联总会开有陪月员培训课程及配对服务、新生儿父母产前讲座及培训课程;托儿所服务对象为3个月至3岁婴幼儿。在教育方面,提供十五年免费教育,连书本费也获全部津贴,升读大学可提供免息贷款。

  

  委员建议

  

  将不孕不育治疗、辅助生殖纳入医保

  

  曹志伟建议,精准化制定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将不孕不育治疗、辅助生殖医学检查、治疗等相关费用按比例纳入医保范畴。

  建议生育前的首次登记和再次登记在结婚证领取时就可以直接发放至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卫生健康工作机构。孕妇系统保健手册 (俗称围产卡)直接就在生育保险定点后由定点医院发放。这样优化后,只需要去定点医院产检时 顺便办理相关手续和领取证件即可,一趟都不用跑。

  

  政府承担女工孕产休假期工资福利开支

  

  保障女性合法就业权益、打击女性就业歧视现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雇佣女工。如:女工免缴生育险,男工双倍缴纳;女工产假期间的收入免收个税。

  经济发达的城市可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福利制度,由政府承担女工孕、产休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开支。如广东省产妇的80天奖励产假,与原有的98天产假合并,全部享受国家生育津贴和生育保险支付工资。

  此外,根据孕产妇档案,定期上门适当与孕妇沟通,帮助排解孕后的不良情绪。将妇女产后抑郁预防、诊断、治疗费用纳入生育保险报销范围,给予被确诊产后抑郁的产妇一定期限的延长假。

  

  按生育子女数量比例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李彩红建议,广州可参考澳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的家庭友善政策,为市民提供普惠型教育扶助方案,避免过度注重 “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教育不平等,有效减轻市民对“生儿育女”的忧虑。

  曹志伟建议,出台更多奖励生育政策,降低生育家庭经济负担。如:设定一个统一的定额扣除标准,将0-3岁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另外在住房方面,按生育子女数量,提高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和降低利率;生育 “三孩”的家庭可享受最优购房贷款方案,还贷全额纳入免个税额;生育子女数量比例作为优先分配保障房的参考因素;结合市里财政和平均生活水平的情况,对生育家庭给予定额补贴或奖励。统筹做好0-3岁、3-6岁婴幼儿学前教育、教育衔接工作;多措并举,降低办园成本,入托就读婴幼儿实行按“人头”补到每个家庭,实现普惠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