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数字浪潮下,广州传统文化如何迈向新征程?人大代表建言:

让历史街区“可听、可读” “文化 +”激发老城新活力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1月27日        版次:A04    栏目:    作者:谭铮、张璐瑶

     广州北京路步行街上精彩的民族音乐表演,吸引了不少市民观看(资料图) 傅俊文 摄

  

  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张璐瑶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农讲所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升级改造完成,粤剧艺术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陆续建成开放,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增至22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过去五年,广州文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今年广州市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围绕广州未来文化发展提出建议,聚焦数字浪潮下,广州文化如何迈向新征程。

  

  借助科技力量,建设沉浸式历史街区

  

  记者留意到,广州市人大代表马粤君等向大会提交了《重塑老街区功能,焕发老城市新活力》的建议。

  建议里提到,广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文化街区数量众多,其中,荔湾、越秀、海珠和黄埔等4区的26片街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占广东全省总数的1/4,居全省之首。“广州可以借助科技力量,建设沉浸式历史街区,以‘绣花’功夫促进街区保护和活化。”代表们这样建议。

  对于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建议指出,虽然部分街区的历史建筑得到了一定的活化利用,但对街区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建筑背后的故事挖掘不足,基础设施陈旧,业态雷同缺乏活力和特色等,也是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不足所在。

  马粤君还建议,针对有条件的街区,可制定沉浸式历史街区发展规划。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市场参与”的模式,实现街区微改造、历史建筑及旧城风貌保护。同时,从保护、挖掘、激活三个角度着手,借鉴上海历史建筑保护经验,推出“建筑可阅读”项目,制作“一部手机游老广州·文旅VR全景地图”,以智能阅读方式,实现建筑的“可看、可听、可读、可约、可享”,让市民游客了解与该建筑相关的历史背景、名人逸事等。

  

  以冬奥为契机,“文化+”激发广州活力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锐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文旅体项目总负责王苑橦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容深有感触。

  王苑橦告诉记者,她所带领的团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保障团队之一,她希望能以冬奥会为契机,实现文化与跨界的融合。“如文化+科技、文化+体育、文化+旅游、文化+创新,通过数字科技与岭南文化相结合,用艺术的手法展现体育赛事的多样化魅力,讲好广州故事,把广州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她说。

  如何用“文化+”的方式激发岭南文化的新活力?王苑橦建议,用文化+科技赋能,让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文化形象“活起来”。如将高科技与文化融合,成立文化创新示范基地,打造国际文化大都会形象等。“北京路步行街的升级改造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

  此外,她还建议持续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产学研工坊,共同为讲好广州故事、弘扬岭南文化出谋划策,促进多元文化融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