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香港专家:

港粤科研合作 开启新篇章

“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有望成新潮流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5月24日        版次:A03    栏目:    作者:卢静怡

     林至颖

     周文港

  

  文/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卢静怡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广东将抓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契机,推进人才强省建设,要携手港澳促进人才协同发展,创新实施“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等模式。报告当中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容,也吸引了不少香港专家关注。

  

  “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

  将更趋常态化

  

  “香港很多高校的科研项目,如果进入生产或者产业化,一般都会到广东。所以,‘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其实是近年粤港澳科技合作的一股潮流。”香港科技协会会长林至颖告诉记者,这种合作模式能被广东省党代会报告提及,也让更多港澳科技界人士对大湾区科研合作更有信心。“另一方面,‘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的模式,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基建设施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便利。现在很多香港科研团队,想将产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落地,已经不需要搬到内地居住,通过便捷的交通设施就可实现即日来回。”

  对于未来如何让这种科技合作更加常态化,林至颖建议称,可在深圳河套地区先行试点通关便利化的措施。他举例说:“目前内地科研人员到香港,每个月仍有一定的次数限制。未来可考虑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放宽为不限次数往返粤港两地,同时简化相关手续,相信会更加促进人员的流动。”

  香港立法会议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周文港也认为,“科研在港澳、转化在内地”符合香港和广东目前优势互补的实际。他表示,将香港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好好做大,在内地实现大规模生产和进行销售,实现“转化在内地”是必然的事。

  周文港指出,明确了“居住在港澳、工作在内地”的提法,相信在恢复通关之后,在内地工作的香港市民会较现在增加,至于具体情况,还要看内地具体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待遇是否能够吸引他们。

  

  港澳现代金融+广东制造业和市场 

  全面提升湾区产业竞争力

  

  在产业合作方面,广东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把港澳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等优势与广东制造业、庞大市场等优势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湾区的产业竞争力。广东明确推动港澳现代金融、专业服务业和广东制造业合作,未来将擦出怎样的火花?

  “长期以来,整个港澳现代金融服务业与广东制造业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周文港引述一项2020年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对港资制造业的调研数据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含港资成分的在营制造业企业数目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他认为,广东重视港澳金融服务业对内地制造业的支持,香港方面亦可考虑放宽相关监管要求,让符合一定条件的内地中小型乃至初创制造业企业都可以来香港尽快进行上市。

  周文港指出,未来五到十年,香港对内地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上市集资功能重要性将会越来越大。

  林至颖也认为,香港融资成本相对低,有利于大湾区科企融资上市,促进广东产业升级发展。他表示,随着大湾区市场互联互通的不断提速,更多广东企业可借助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拓展全球业务。

  

  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

  高水平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

  

  报告还提到,系统优化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布局,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高水平建设深港口岸经济带。

  林至颖表示,“北部都会区”主要由香港特区政府规划建设,今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发表的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提到,将预留1000亿元港币,加快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而“深港口岸经济带”则是广东在深圳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的重要平台,“未来发展可参考前海经验,设立共同管理机构,逐步推动香港与深圳、广东的规则衔接、制度对接。”

  周文港认为,发展北部都会区这个重大机遇,不光有助于解决香港市民的居住和发展问题,对于内地民营企业“走出去”以获得更佳的境外经营和发展环境,尤其是在更佳的融资和国际化平台中发展壮大,都是很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