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想做名企实习生虽难,“购买内推”却不值期盼

一个企业该有多糟糕,才会沦落到和平台合谋,用一枚公章来赚实习生的钱?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8月05日        版次:A10    栏目:财经辣评    作者:戚耀琪

  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想做个企业实习生有多难?又有多贵?正值暑假,不少准毕业生们计划利用这段时间到企业实习。然而,原本积累工作经验的实习机会,却被“明码标价”,“实习内推”在电商平台也已成为一种商品。

  据报道,网络平台上既有求内推机会的,也有专门提供相关服务的店铺。有平台宣称,想去企业实习,给钱就是了。通过平台“内推”进公司的实习生与其他实习生一样享受正常的实习待遇,但不负责实习转正。如果需要转正,平台机构可以帮忙推荐有留用机会的公司,费用相对更高,“全职要六七万元”。

  在严酷的就业压力下,实习经历对大学生而言,甚至超过了学业和毕业本身。许多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课也没上几堂,就到处寻觅工作机会。对非名牌大学、非热门专业、家里也没有背景关系的学生来说,生存与就业压力是极大的。大学生们很清楚,到了大四还是白纸一张的话,恐怕是分数再好,求职也无优势。用人单位更多是实用主义,希望拿来就用。只有充分的工作经验,哪怕一个企业的名字,一个企业的公章鉴定,都可能把同学比下去。

  然而,把实习机会甚至就业岗位包装成了商品,这并不是什么公平自由交易,而是中介公司面对弱势甚至无知学生的利诱和榨取。因为无论实习还是工作,本应和用人单位相匹配。如果并非单位所需,那么实习对单位就是一种无谓的成本,对实习生就是一种生命浪费。如果实属单位所需,但是把机会卖出去,让学生来购买,这样的企业,其本心也是存疑的。因为这意味着单位在获得廉价人力之前,已经先对学生赚了一笔了。一个企业该有多糟糕,才会沦落到和平台合谋,用一枚公章来赚实习生的钱?

  可是因为存在庞大实习需求的市场,就催生出灰色中介的存在。但是这种中介和猎头公司其实不同,它并非给企业和就业者搭起桥梁,而只是给实习生一种“内推”和走捷径的想象。然而,如果一家正规企业是求才若渴的,就应该公开实习机会和条件然后进行选拔。如果是通过私人渠道、熟人渠道来找人的话,折射出来的还是企业的非正规、非现代的“源代码”。

  至于教育部门三令五申强调的不得让学生从事危险性、高强度、不健康的职业,这显然是从关心年轻人的角度出发的。可是,现实中,岗位都是社会提供的,不是学校老师可以控制的。大学生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应该在实习阶段就成为企业储备人才的一部分。而这些企业也更应该自觉回避卖实习机会的做法,让有才能的年轻学子拥有真正的公平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