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孩子沉迷短视频不妨从大人身上找原因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8月05日        版次:A08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姚华松

  □姚华松

  

  近日,来自天津的马女士遇到件烦心事:“为了方便家校联系,我给即将上初一的孩子买了一部手机,没想到孩子对刷短视频上了瘾,一有空就抱着手机,有时连刷3个小时都不停手。现在,孩子作业不写,天天在家刷短视频,怎么说也不听。”无独有偶,来自安徽宿州的陈同学更是力挺那些做视频直播的网红们,“你看那些网红,他们没读过什么书,个个受人喜欢,挣的钱是大学毕业生的几十甚至几百倍,我现在学着他们拍视频做直播,将来肯定要比读书强得多。”

  毋庸讳言,通过手机或平板观看或制作短视频,成了当下很多孩子的暑期“新选择”。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使用过短视频的未成年人占65.6%,有多达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沉迷短视频的危害巨大,孩子们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在短视频上,必然会贻误对知识的摄取。那些沉迷于短视频无法自拔的未成年人,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近些年因为沉溺于短视频或网游而休学或辍学的孩子并不少见。

  细究短视频的内容,其饱含的泛娱乐化倾向会影响青少年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部分网红主播的言论会误导青少年的发展偏离正确方向,生活娱乐化、不劳而获、少劳而获、瞬时消费、新鲜感与刺激感、赚快钱等不良观念与做法将逐步替代艰苦奋斗、严谨耐劳、吃苦钻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等主流价值观。

  此外,不少短视频平台普遍使用的个性化推荐方式,容易让青少年陷入信息茧房,容易引致青少年看问题视野狭窄、性格偏执自负。部分短视频、直播平台还涉及暴力、低俗、软色情、诱导充值打赏等问题,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怎么解决或缓解青少年沉迷短视频这一顽疾呢?通过互联网企业技术革新与青少年用网政策创新规制和引导青少年用网行为是途径之一。近日,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启动了“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各地执法司法部门针对暑期特点,多措并举守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很多短视频平台与企业都内置有青少年模式。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户无法开启和观看直播,没有充值、打赏等入口;青少年模式外,开播必须实名。同时,如系统检测到消费账号疑似未成年人,将立即对账号弹窗并要求实名认证,用户拒绝认证或认证为未成年人后,消费将被系统拦截,账号禁止在App内充值。

  除了政策引导与互联网企业技术革新外,尤其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的背景下,学校、家庭与社会需要有效联结与合力,成为承担起保护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和短视频、防沉迷的主体责任方。

  具体而论,不妨直面基于孩子立场的两个诘问:“我不玩手机,我玩什么?你们想我从早到晚做作业吗?”“你们大人可以玩,为何我不可以玩?”

  其一,要引导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有效填充他们的业余时间。孩子与成年人一样,无聊空虚,就自然想到手机及短视频,打发时间,解决之道在于用各种活动填充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忙碌起来,引导他们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比如喜欢运动的,就鼓励他们去打篮球、踢足球、爬山、游泳、徒步;喜欢旅行的,就带他们周游各地,建议他们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喜欢探索的,就鼓动他们结成研究小组,针对特定实践或现象进行深入调查。

  其二,家长要克制自己的用网时间,尽量做到不在孩子们面前玩手机。环境决定论告诉我们,一个人身处的环境状况,很大程度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年人回家后尽量不要工作,更多与孩子进行各种对话与交流,比如一起下棋,一起做饭,一起打扫卫生,一起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辩论。

  总之,孩子们沉迷于短视频不只是孩子们自己的问题,还是社会、家庭及家长的问题,只有全社会的用网环境纯洁干净了,孩子们才能健康与快乐地成长,网络才能成为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助手。

  (作者系广州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