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这片“河南”旧区如今星光熠熠

每次出发,都是为了回归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8月18日        版次:A15    栏目:重回老城系列    作者:

     珠影星光城如今成为商业旺地

     当年的“珠影”大门

     李伟斌把他对老城的感情倾注于设计中

     李伟斌(右下角少年)当年在“珠影”《三家巷》拍摄现场

     李伟斌重回“珠影”,打造设计工作室

  

  

  策划 孙爱群 刘云

  统筹 刘云 施沛霖 李春炜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施沛霖

  图/受访者提供

  

  民宿设计师、跨界创意人、策展人……身兼多重身份的“70后”李伟斌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从最早隐于广州建设六马路居民楼的生活杂货店Ben Shop,到由北京路老骑楼改造而来的歌莉娅GOELIA 225,再到海珠区的民艺设计图书馆,李伟斌曾主理过的这些空间一无例外都位于广州老城,带着既摩登又怀旧的气息,成为广州文艺青年们当年的热门打卡地。

  如今,他的设计工作室位于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宿舍大院里,紧邻“珠影星光城”,推窗可见广州塔,这里是他少年追梦的出发地,离开二十多年后,他又回到原点再度出发。

  

  珠影大院的童年回忆

  

  对于老广州来说,筹建于1956年、曾在中国影坛上独树一帜的珠江电影制片厂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七十二家房客》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海外赤子》《雅马哈鱼档》《孙中山》等精品力作,无不风靡大江南北。

  而对于“珠影”大院长大的李伟斌来说,童年是热闹而快乐的:“记得小时候,珠影大院里家家户户的灯都是用电影胶片做的灯罩;大院的空地里经常放映露天电影,傍晚时分只要响起‘七十二家房客’的电影录音,大家就赶紧去‘霸位’看电影了,空地上不光放满了小板凳,还有长长的晾衣竿,一下子把一家人的位置都占了……”

  在这里,李伟斌跟随当年任职“珠影”特技车间主任的父亲,从小把特技车间里的飞机、建筑模型、各种道具摸了个遍。“童年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烙印。”自中文系毕业后,李伟斌投身于广告业,从广告创意总监到跨界设计师,并非美术专业院校科班出身的他,从事的职业却总离不开视觉与影像,仿佛人生的脉络早在儿时已暗暗埋下了伏笔。数年前,他把工作室重新开在“珠影”大院里,墙上挂的是父亲收藏多年的海报,式样怀旧的窗户,还带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气息:“重回熟悉的环境里,有时会有一种错觉,感觉仍然停留在那些旧日时光里。”

  

  曾经的“河南”旧区华丽转身

  

  如今的“珠影”一带,是广州海珠区著名的商业旺地。9年前,珠影星光城在原珠影厂的地块上华丽揭幕,变身为独具岭南风情的城市休闲娱乐消费中心。繁华闹市中驻留着属于“珠影”的光影传奇,镌刻着时代的记忆。夜晚漫步其中,电影文化元素仍随处可见,那些摄像机、旧胶片恍如穿越时空,来一场与往昔的对话,与远处的广州塔、近处鳞次栉比的食肆酒吧构成羊城绚丽的夜景。

  “没想到‘珠影’这片旧区,会焕发出如此蓬勃的商业生机。”李伟斌回忆说,“想当年,这里属于海珠区的偏僻一角,要去市中心的话我们都会说‘出市区’,如今这里不但人气十足,而且交通方便,离珠江新城不过20分钟车程……”他童年时和小伙伴一起看露地电影的那片空地,也变成了夜幕下璀璨的珠影星光城的一部分,有时经过,他会放慢脚步,回味今昔的变化。

  既能重拾儿时记忆,又能享受闹市便利,这便是李伟斌在离开了20多年后又重回“珠影”大院的理由:“这些年,无论我走过多少路,去过多远的地方,珠影大院、广州老城依然是我不变的牵挂。这个轻松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地方,能给我无限的慰藉,我的每次出发,都是为了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