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近日,央视报道称,芯片市场上出现了降价销售的情景,一款核心部件芯片从去年的3500元降至600元,降幅超80%。另一款芯片之前价格是200多元,现在价格只要20元,跌幅超九成。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表示,公开数据显示,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在面板用芯片、通信用芯片、模拟芯片等众多大类芯片中价格降幅都不小。其中,大部分近两个月内跌价超过20%,部分芯片降价超80%。然而,多位汽车负责人却对媒体表示,虽然一些芯片价格有所回落,但幅度不大。 芯片价格回落,前提是供应出现了饱和乃至过剩。出于清库存的目标,必须降低价格以加快销售的步伐。此前涨价,是因为供给完全跟不上,也和部分芯片企业居于垄断地位,因此与很强的价格话语权有关。相比之下,国内的芯片研发和生产能力是明显的短板,因此,无论是从下游的生产还是到上游的设计,都是严重受制于国外供给能力的。 当供给宽松之后,只能说原来紧张的局面有所缓解,企业本来要千方百计去抢夺、去交换的,如今稍微恢复到正常的供应中。何况降价的原因也是近期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疲软,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至于汽车类的芯片,企业也会算账,只要汽车企业保持稳定增长这个刚需就会长期存在。在车企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芯片企业将价格推到最高位置,然后同时维持稳定的供应,这才是一种长期盈利的状态。 之所以说车企刚需,这是因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汽车生产244.5万辆,增长31.5%,其中新能源汽车61.9万辆,增长112.7%。可见,国内车企产能就在那里,增长率也已经被唤醒。与此同时,汽车芯片种类繁多,一辆传统燃油车需要五六百颗芯片,而一些智能汽车则需要两千颗芯片。所以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只要往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去进化,就得长期依赖这种卡脖子的东西。 其实芯片价格再高,也比不上动力电池。最近就有国企老总抱怨,一辆电动车的成本60%都在电池上,换言之,60%的钱都给电池厂商赚取了。目前动力电池的巨头也就那么两三个,所有的新能源车都不得不用。除非像比亚迪那种完全掌握了上下游的命脉,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否则一定是受制于市场波动的。所以,广汽埃安与赣锋锂业最近就签约,从新能源动力电池最上游材料端展开合作,开展锂资源开发。 但芯片不是电池,不是有矿就有来源。芯片需要长期的技术储备和开发,且必须占据世界前列位置。国内的新势力们在软件系统上,似乎已经能够和世界一流平起平坐,让外国人惊诧不已。但是没有芯片的支持,那只能是空中楼阁。眼看现在汽车销量猛增,形势大好,甚至新闻也厌倦了讨论缺芯片,但如果回到芯片本身,这是到现在都没法绕开的问题。现在国内厂商已经联合起来去攻关开发。毕竟缺乏MCU芯片研发能力,而不是缺乏芯片供应,这才是长期困扰中国汽车的要害。
-
即时新闻
芯片供应宽松一切变好?
目前卡脖子仍是真问题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8月23日
版次:A11
栏目:财经辣评
作者:戚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