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14日        版次:A10    栏目:    作者:夏珺

     朱雀湖公园(作者供图)

  

  □夏珺

  

  盛夏时节,我来到可克达拉。对,就是那首《草原之夜》歌中所唱的那个“可克达拉”。

  可克达拉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辖的县级市,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师部所在地,西距伊犁首府伊宁30余公里。在她的南边,伊犁河急匆匆地哗哗流淌着。

  可克达拉是我的一个“熟悉的陌生朋友”。说陌生,因为我平生第一次踏上她的土地;说熟悉,因为从我与她在歌中“相识”至今,足有半个世纪了。

  可克达拉,是一片跳动着音符的土地。

  1959年春天,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生活的大型艺术纪录片,导演张加毅带着包括年轻作曲家田歌在内的一班人马,来到新疆伊犁踩点采风。张导酝酿着要给这部片子配一支主题曲。一天夜里,他出门散步,见远处的芦苇沟旁有一群人在围着篝火唱歌跳舞。他好奇地骑马过去一探究竟,原来是一群年轻的军垦战士,弹着“都塔尔”载歌载舞。他问年轻人,你们在唱什么?年轻人兴奋地回答说,我们唱爱情、唱劳动、唱美好的生活!

  此情此景,此番豪迈的话语,一下子触动了张导的灵感,回到宿舍提笔写下了歌词: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写完之后,张导把歌词交给了田歌。田歌读了歌词,兴奋不已,只用了40多分钟就完成了谱曲,为歌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传唱了60年的《草原之夜》就这样诞生了。

  “可克”是哈萨克语,意为“绿色”,“达拉”是蒙古语,意为“原野”。“可克达拉”是综合哈萨克语和蒙古语后产生的地名,意为“绿色原野”,这部纪录片也因此命名为《绿色的原野》。1985年,《草原之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并称之为“东方的小夜曲”。

  可克达拉,是一片蕴含着红色基因的土地。农四师的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等部队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军十五师,曾参加过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南泥湾大生产、保卫延安、解放大西北等,为新中国的诞生和新疆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现在,可克达拉的街头还有七一七团的纪念雕塑和以该团命名的七一七大道。

  可克达拉,是一座年轻的崭新城市。2015年4月,可克达拉市挂牌成立,农四师师部从伊宁乔迁而来,到今年刚满7岁。喻之于人,还是个刚上学的儿童,稚气未脱。

  听说我是第一次来可克达拉,农四师党校王副校长开车带我们兜风,逛新城。这里马路是新的、树是新的、广场是新的、楼房是新的、小区是新的、商场是新的、公园是新的……一切都是新的,就像一张白纸上刚画出的一幅画。

  王副校长骄傲地说,别看城市小,我们有29个公园呢。过去是推窗见荒坡,现在出门不远是公园!他带我们来到位于市中心的朱雀湖公园。公园占地230亩,水域90亩,水系与伊犁河湿地相连。湖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浮在水面上的睡莲与岸边的红柳、姹紫嫣红的薰衣草等交相辉映;湖心岛、湖心亭、风景石、石桥、长廊、亲水栈道错落有致;环湖有1.5公里的健康步道,供市民休闲健身。每逢周末,公园还放映水幕电影,那是市民的欢乐时光。公园里游人不算多,有年轻情侣在窃窃私语,有中年男女闲庭信步,有一家老小享天伦之乐,悠哉游哉,一派祥和。阴凉处的空地上,一队披红挂绿的中年妇女在跳广场舞,放的音乐正是那首“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

  午饭后,我们沿着一条叫“飘香路”的马路散步。天蓝得像刚洗过一样,几朵白云在飘,火辣辣的太阳像火球一样烤人,我们赶紧找树荫乘凉。一进树荫,便觉凉爽。这就是新疆的特点。一抬头,见树上结满了黄色的杏子,一串串、一簇簇,甚是诱人,真想摘一颗尝尝。同行的当地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摘吧,可以摘”。我说,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啊。朋友说,在可克达拉,路边的野果随便摘。我伸手摘下一颗半红半黄的杏咬了一口,嗯,酸中有甜,还没有完全熟。黄杏是这里的特产之一。

  原来,可克达拉与农四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土地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26.6万人,分布在19个团场,市核心区人口才1万人,因此街上行人稀少。路两边的杏树、苹果树、桑椹树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树的果实,随手可摘。

  这也反映了一个许多城市新区的共性问题,设施崭新,人气不旺,更何况可克达拉这样一个地广人稀的边陲小城。40年前大学毕业、怀揣建设边疆美好理想来新疆工作的兵团党校的王玉林教授告诉我,兵团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每逢毕业季都到内地去广招天下英才,现在来新疆兵团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越来越多了,其中不乏985、211名校的毕业生,来可克达拉工作的大学生也日渐增多。

  王教授所言不虚,后来我结识的几位80后、90后年轻人,都是近年来自愿到可克达拉工作的内地大学毕业生,有陕西、甘肃、宁夏的,也有山东、河南的,现在都是所在单位的骨干,有的还当上了中层领导。山东80后小伙孙希栋是个文学青年,10年前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身份来到可克达拉当老师,如今已成为所在学校的负责人。他说:“我已经爱上了这里的土地、这里的人,可克达拉是我的第二故乡。”

  《草原之夜》唱的“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是60年前人们对未来的畅想和期冀。如今,这畅想和期冀已经变成了现实。可克达拉已由一片荒原草滩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市,是兵团最大的粮油生产基地、玉米制种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天然香料——薰衣草生产基地,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薰衣草之乡”“中国香料之乡”。农四师也由“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型发展,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可克达拉,祖国西北边陲一片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