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烟雨大白塔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9月14日        版次:A10    栏目:大美中国    作者:黄春馥

     云雾空濛里的塔院寺

     林木亭榭簇拥的大白塔

 

  □文/图 黄春馥

  

  细雨中的五台山,清凉、寂静、古朴。莽莽群山里,五座高台一般的巨峰静静矗立,显得深沉肃穆。站在山脚下,似乎能聆听到永恒,似乎一个不小心,人的意识也会小石子一般滚进这深海一般的空寂里,消失无踪。这也是我站在塔院寺前的最大感受。

  五台山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大白塔。大白塔就在塔院寺里,高约60米。传说是释迦牟尼舍利塔。佛家讲究“实心实意”,于是这座塔也是实心的。这座白色的高塔,像巨大的白色水瓶矗立于天地之间,又如青色的莲花中间洁白的花蕊。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的身影,从远处看,它更像是一头沉睡在大地上的白象的鼻子,尝试着去托住天上的莲座。

  很多建筑,都赋予了木石本身一定的文化内涵,雄伟的气魄常常跟深厚的含义一起俘获人们的心。我只是摸索着,用视觉去一次次接近它的伟岸,就像黑夜里的人,用耳朵捕捉着远处传来的飘渺歌声。在这里,似乎再顽固的墨水也会融化,再尖锐的毒刺也会消失。这里,既容得下云朵一般络绎而来的脚步,也容得下无数人心里的块垒。很多素日里不肯停息、仓皇奔走的身影,都在这里慢下来、停下来,变成照影的垂杨。而那一座座静立在簌簌掉落的雨丝里不动声色的寺庙,和一旁水平如镜的湖面,就像是要把人世沧桑都看穿看透,压成一张薄薄的镇纸。

  走进塔院寺后,在苍黑色间摇曳着零星草色的屋檐下面,我竭力地抬起头,抬到一个颈椎疲沓的文人所能达到的极限,企图去捕捉远处绿荫上方那庄严的白色佛塔的身影。据说塔里的舍利,千百年前就一直存在,如同地底下的矿脉。而佛塔那被水光洗得瓷器一般光滑、线条蜿蜒逶迤的外壁,就像是件白色法衣。千百年来,它遮挡着风霜雨露,也纵容着山林里的精灵,在塔上书写下无数看不见的文字,层层叠叠的似乎是可诵读的经书。突然间,我只觉得那些千篇一律的解说都失去了意义,我的心转眼间变成山谷,变成向着天边延伸的云朵,也安静了下来。

  但转眼间,我便被人流挟裹着,来到了寺外的山道上。粗糙的石板在雨水里闪着粼粼的光,无数个下意识移动着的脚步在上面激起扑哧扑哧的水声。在继续向山上走的时候,我无意识地回望塔院寺那边。高墙那边还是露出一抹白塔的巍峨身影,塔上仍有一点亮光,似乎是向我投来的一朵微笑,满怀慈悲。我的心再次平静下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拈花微笑?

  前方的石阶像挂下来的天梯,没完没了地在脚下延伸。我在这15℃的天气里,穿着薄薄的风衣走着,寒冷慢慢消失了,鼻尖还冒出了汗珠。同行的一个老师,腰不大好,她得扶着石栏杆一步步向上移动。我们的目标都是半山腰的平台,那里虽很狭窄,却是观景的好去处。站在平台上向下望,收获一片惊喜——鳞次栉比的古老建筑,稀疏的繁密的深深浅浅的林木,在眼底匀整有序地排列,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眼前就像一幅被巧手工匠笔描出的图画,一笔一画皆有讲究,被安置在最恰当的位置。而大白塔就这么奇峰突起地屹立在其间,如同顶着精致盖子的净水瓶,周围的建筑都变成了虔诚俯伏着的陪衬。

  我想起了云冈石窟里那些佛像澄澈得像星光一般的眼神。这是五台山上的避雷针啊,千百年来,或许不动声色地挡住了无数电闪雷鸣,只为在人世间布下甘霖。

  

  《大美中国》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以纪实性的图片为主,紧扣“大美中国”主题,内容不限,可人可景可物。投稿请发至邮箱:ywdmzg@163.com,并请以“大美中国”为邮件标题,同时提供详细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