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桂花误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11月06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董改正

     桂花 小蕲 摄

  

  □董改正

  

  桂逢中秋分外香。几乎是一夜之间就香起来的,清甜,氤氲如酒。又是在一夜之后消失的,枝上粒粒萎黄,香魂已去,令人如做一场春梦。

  想好的文,想拍的图,因此都搁下了。思想也有后坐力,人烦躁得像心里爬着一群蚂蚁。譬如火车相错时,见到一张熟人的脸,却来不及问候。今年的桂事,就这样结束了?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赶到时,厅已空,唯余鲜红的横幅和满地的荧光棒,不容置疑地提醒你,它的确轰轰烈烈地来过。

  然而那天,一觉醒来,满室飘香,是熟悉的桂香。忙趿鞋披衣,院外的桂树上万粒金黄,如满树的星星,如满树燃烧着的小小火焰。桂树旁围着一群人,他们的惊喜不亚于我——桂花又开了!在我以为它已结束了今年的花期时,整整过了四十多天,但终归还是再次盛开了。开在意料之外,开在无数的懊恼之外,开在无数的失而复得的欣喜之中。开得盛大、堂皇、郑重,让人不容置疑。我确信,这次它们将会驻留人间一些时日。

  之前种种,只是一场“桂花误”。

  桂花因何而误?有人说,今年中秋提前了,而桂花不依人间历,我们那时的期盼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罢了。它依然坚持敏感地捕捉风雨里的消息,遵守着与造物主之间的契约。一场秋雨一场寒,没有那几场雨带来适度的湿度、温度,都不能触发桂花的生命按钮。今年中秋前后的闪现,只不过是温度、湿度、光照皆狠狠地骗了桂花一回罢了。

  前年,超长的梅雨季制造的气候假象,骗取了上海植物园的早银桂于7月中旬便早早开放。今年,百年罕见的持续高温,又让桂花们酣眠于桂树体内,如闪烁不定的秋萤,直到十月中旬之后,才陆续飞临人间。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它们等不来出发的指令,就齐齐晦暗于时空,从此不再开花——生命承受不了太多的等待和失望,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交替影响着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一极暖,一极寒,看似矛盾却殊流同源:全球变暖。太热了,我们的车,我们的厨房,我们的空调,我们的炮弹……地球的温度需要凉一点。这世上香味最悠长、最隽永的花,都带着凉意,如菊,如梅,如兰,如桂。正如这世上最伟大的思想、最博爱的情怀,都带着凉意,如柏拉图,如海德格尔,如老子,如王阳明。世上最美好的诗歌,最美好的音乐,最美好的文字,亦然。溽热难安,太热闹难安。

  《清嘉录》载:“(桂花)将花之时,必有数日鏖热如溽暑,谓之‘木犀蒸’,言蒸郁而始花也。”木樨,桂花也。花芽饱饮阳光,孕苞待放。仿佛红楼那块宝玉,须先在烈火烹油中历练一回,方可悟道而走向清泠的大荒山。之后须有相对低温且持续保持在20℃以内,才有满树金银馥郁。光照宜柔和,宜凉意。桂花是凉花。

  所有写桂的诗词,皆着凉意。

  “潭冷薜萝晚,寒香松桂秋。”

  “每年海树霜,桂子落秋月。”

  “露冷风清八月时,山河影里见琼枝。”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山寒桂花白。”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秋风,秋月,秋露,秋枝,秋霜,秋夜,秋山,秋水,一起成为秋桂的背景,都含着一句未吐的“天凉好个秋”。这个“秋”,这个“凉”,不应只是山中幽人的心灵一颤,不应只是诗人的感春悲秋,而应该成为整个世界、所有世人的内心憬悟,都应该看看先贤老子的那五千言,淡一点,减一点,凉一点。

  因为极暖,南宋的张镃在冬至日看到了桂花开放:“居士归来百事嘉,木樨雪里也开花。”也是因为暑热迟延,同是南宋的词人吴文英,迟迟才等来了桂花开:“西风来晚桂开迟。”张镃与吴文英生命重叠二十来年,他们经历的是否同一个暖冬,不得而知,可以知晓的是,一千多年前,就有了“桂花误”。

  希望西风有信,人世有信。

  去而复返的桂花,给了我们失而复得的惊喜。可是,有多少人或事是能去而复返的呢?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