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多一点专业书店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1月15日        版次:A08    栏目:【有感于思】    作者:阎晶明

    

  

  阎晶明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我的居所外有一条小胡同,生活气息特别浓。菜市场,便利店,小饭馆,理发店,交错排列。在这样的氛围中,竟然冒出一家书店,而且特别专业:考古书店。进门一看,不过30平方米的空间满满的都是书,人几乎只能侧着身挪动。河南、山西、陕西,文物大省都有专柜。回头看,满眼都是关于宗教的书籍,旁边是关于甲骨文的。这些书我大多看不懂,但特别喜欢看那些书名,每次路过,都想进去转转。后来听说,书店的创办者是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难怪。

  对一座城市来说,既应该有综合性很强、体量很大的书城,还应该有小门面的专业书店。这说法有点奢侈,但真的必要。科学书店,地图书店,医药书店,每进都会有特别收获。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西安求学,那时当地已经兴起一股鲁迅研究热。西北大学培养出了王富仁等青年才俊,还办有一份《鲁迅研究年刊》。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出版一大套“鲁迅研究丛书”,影响很大。在此热潮中,西安居然开办了一家鲁迅书店。里边都是以销售鲁迅作品和鲁研著作为主。现在想起来,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开药店的不一定得是医生,开书店的也不必是博士。但懂不懂书,能不能交流,真的很重要。前年某次,在上海多伦路上逛一家旧书店,打算买一本《章太炎诗文选注》。看是上册,就问能不能把下册也找出来。店主是一位老者,很淡然地说,这书出版于1976年6月,下册还没印,“四人帮”粉碎了。形势变了,以前的注释不能用了,所以也就没有下册了。这样啊,真专业,冷知识。跟上海的朋友聊起来,居然大多知道且去过这家书店。这就是书友之间的关系吧,很新鲜,也很怀旧。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你在回忆,又好像是在描述一种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