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维 生菜,是珠三角一带人们喜欢食用的菜蔬,有许多与之相关的独特民俗。 生菜是莴苣的一种,即叶用莴苣,“粤人以其菜可生食,爰以名之”。民国时期出版的《佛山忠义乡志》专门作了考证:“莴苣,据《吴志》云:俗名生菜,可生食。然考之《图书集成》,生菜有三种,状均与俗称生菜迥异。”事实上,生菜是菊科一两年生菜草本植物莴苣的一个变种。莴苣又叫千金菜,原产阿富汗,一说原产地中海沿岸。据宋代陶谷《清异录》记载:“高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因名千金菜,今莴笋也。”明代李时珍说:“莴菜自呙国来,故名。”莴苣传入我国后,有的演变成了茎用直筒莴苣,有的演变成了只食叶而无粗大之茎的叶用莴苣,二者不可混同,因此“生菜本名莴苣”的说法,“实是外省人之误会,广东的生菜类似莴苣叶,但与莴苣不同,食莴苣主要食块茎,叶略苦;食生菜主要食叶,叶无苦味,茎块小而不能食”。 生菜因叶薄质柔纤维较少,也适于生吃,常用于粤菜小食和肴馔中。《顺德县志》卷一介绍:“生菜叶脆有香,可生食,乡人裹什锦饭啖之,曰‘生菜包’。” “食生菜”作为立春习俗,唐代就已形成,宋元时期便很盛行了。唐代白居易在《六年立春日人日作》写道:“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元代陶宗仪所收无名氏的《四时宝镜》“食生菜”条曰:“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菜盘。唐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通常叫“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食用五辛盘,可以解困、通气。经过不断地演变,这种民俗活动目前只在广州、佛山等地被较为完整地传承了下来。如《广州府志》记载“迎春日……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但是,生菜逐渐与立春日脱离了关系,发展成为一种常用民俗菜肴。 生菜因其谐音而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寓意:一是取生育之意。《清稗类钞·迷信类》说:“广东妇女之艰嗣续者,往往于夜中窃人家莴苣食之,云能生子。盖粤人呼莴苣为生菜也。”一是取生财之意。“粤人以其菜可生食,受以生菜名之,腊尾年头,人家饯送礼物者必以生菜为胜意,盖取生生不息也。”生菜取生育之意,并与广府人喜欢吃生菜包的饮食习惯相结合,在广府地区还形成了一个求子节俗——生菜会:“郊野各乡村都得举行。大家都在郊外席地大吃生菜,非常热闹。唱八音,演戏的亦有。据说,这样做了,年成必好,故盛装的男女也纷纷去参加。”吃生菜包,取其“包生”之意。 生菜包以鲜嫩的生菜叶为包皮,包馅主要是肉、韭菜,还有虾米、粉丝、慈姑等,以酸醋酱油等为佐料。每种材料几乎都含有寓意。生菜寓生财,生生猛猛;蚬肉表示显贵发达,蚬肥年丰,俗称发财大蚬;韭菜取其韭与久谐音,表示长长久久;酸菜代表百子千孙,酸菜炒蚬肉,代表子孙显达;慈姑代表生个大肥仔;慈姑煮猪肉,亦寓意生个肥仔;粉丝象征长寿,粉丝虾米,寓意长命富贵。吃生菜包希冀人财两旺、长久发达。裹生菜包寓意生财,可以圆生财的愿望,吃得愈多,生财愈多。于是大家在观音庙前广场或田野上席地而坐,饱餐为快,以求添丁发财。大食生菜,除在语言上借其谐音寓意生财之外,亦与分食圣物,以求神佑这一心理有关。由此,有学者将生菜会列为求育巫术之一种。 生菜因谐“生财”之音,因而成了一道寓意求财的广东吉祥菜。在南海、顺德一带,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送灶,必用生菜、葱和活鲤鱼,取“生财”“松融”“鲤鱼郁郁(轻轻游动),金银满屋”之意。岁末炸煎堆、油角后,原镬(锅)必用以滚生菜汤,以强化“煎堆碌碌(滚动),金银满屋”的吉祥效果。在珠江三角洲,家家户户在大年除夕,将生菜、慈姑、芥蓝、芹菜、葱、蒜、韭菜放在厨房,取其添丁生财,戒懒勤奋、聪明会算之意。大年初一清早拜神,斋菜中央必竖放一个生菜胆,配以发菜和蚝豉,取“生财”“发财好市”之意。大年初二开年,摆丰盛家宴,席上发菜、蚬肉、生菜、鲤鱼必不可少,取其发财大显(“蚬”谐音“显”)、生财利余之意。在南海,大年初四,外嫁女回娘家拜年,返夫家时,用生财一两棵,用红纸压面带回。此外,广府地区舞狮、扒龙船采青是在一系列表演之后,猎取悬挂高处或置于盆中的青菜和利市。这个青菜,基本上都是生菜,寓意生财、生猛。佛山风俗,长辈生日,早上煲生菜粥,祝愿长辈生生猛猛,青春常驻。佛山人称生菜为“胜意菜”,取其“胜意”“生财”的好意头。生菜是“行通济”的一种吉祥物,佛山人在“行通济”的时候都喜欢到通济桥的生菜摊档买棵生菜,菜上盖上一小张红纸,再用幼草绳绑扎挽回家中,寓意引财归家。因此,“行通济”必须把生菜带回家,意味着“引财归家”。父老相传,“行通济”时,生菜包切不可扔掉,因为“财”得拿回家里,不能在半路就把它丢掉,否则就会人财两失。 除了生菜会外,广府地区过去还曾留有一种名为“偷青”的习俗,实际上是生菜的民俗意象与“偷”作为仪式的混合,其目的在于祈子。《清稗类钞·迷信类》说:“广州元夕,妇女偷摘人家蔬菜,谓可宜男,名曰采青。花县曾晓山照有诗云:‘篱头雨歇湿游尘,弱柳绯桃解媚人。最爱蔬中冬芥好,年年生子及青春。’”佛山“行通济”民俗中出现了“买生菜”习俗,实质上是“偷青”和“采青”习俗的一种变形。一方面,明清以来佛山已有南海渔村发展成为岭南工商巨镇,大量农田变为铺区,许多地方已经无生菜可“采”,只能是“买”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高度商业化,即使有生菜也需要买,而不是无偿的采或者偷了。《吴友如画宝》第四册《风俗图说》“采青受挫”记载,在蔬菜不值钱的时候,“虽老圃见之,亦不之禁,惟索取利市钱。”可是“菜值较昂”的时候,则有人专门阻止偷靑了,这显示经济社会发展对习俗的影响。
-
即时新闻
春日广府食“生菜”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2月14日
版次:A11
栏目:
作者:陈恩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