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沪漂”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4月02日        版次:A08    栏目:【不知不觉】    作者:钟红明

    

  

  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看过许多描述“北漂”的文艺作品,这次在《收获》春卷上编发了一部描述“沪漂”的长篇小说,姚鄂梅的《我们的朝与夕》。在我读到的初稿里,那些参差不齐、随意的小标题,就像小说人物在流逝的时间里不断“打卡”的日常,那些朝朝暮暮,各人心目里涂抹的画面,言说不清,意犹未尽。

  城市是陌生人聚集的地方。1988年,我刚成为编辑的时候,某次远道去探访一位作家,他说,他必须小心,因为他和哪个女的一起走在街上,第二天可能就传言纷纷,因为这里是熟人社会,人人认识,就和铁幕国度一样。如果他到了上海,那就像大海一样自由。

  姚鄂梅说,她觉得作家的“深情”往往就投射在小说主要人物的视角里。小说里的“我们”是四个女性:衣泓大学毕业那天就拉着行李箱踏上前往上海的火车,上海有她生疏却必须艰难维系亲情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她的梦想是做文艺创作方面的工作;来自外地的星星,在上海有一份体制内工作,她嫁给哈佛博士,却被抛弃,成了单亲妈妈,她出租了自己在上海老小区的旧蜗居,与衣泓共租一套房子,因而成为好朋友,清醒而精于计算;黎晓是衣泓从小的朋友,因为未婚怀孕从老家出走投奔衣泓,那份让她不惜牺牲一切的爱情,却带着庞大的阴影;电视人丛向阳退休之际被单位无情踢开,矢志拍摄一部关于“沪居”的独立纪录片,她在广告公司遇到前来求职的衣泓,女孩潜藏的才华与热情,她选择衣泓作为自己的助手……衣泓与黎晓搬进丛老师的工作室“柒零捌”,她们把它变成一个乌托邦,一座女性互相援助的“堡垒”,充满了珍贵的女性情谊,何枫、吴敏昊这些男性也施以援手,只是,这样的温暖并未持续多久,随着纪录片无人问津,丛老师人间蒸发……

  “漂”,意味着不稳定,不确定。衣泓与丛老师拍摄的纪录片《沪居博物馆》,讲述了许多与房子相关的故事。里面有个上海人老程,到外地插队后结婚,晚年退休的唯一念想是回到上海,只要有一张属于他的床。但他的兄弟姐妹早已将他排除在外,妻女则厌恶他的城市出身,绝不愿意与他站在一起,父母的遗产给了他回到上海的一丝希望,可他发现,他没有在上海买房子的资格……朝与夕,是物理的时间,也是心理的时间,对小说里的每一个人来说,发生变故,甚至死亡,也就在一夕之间。所以,“漂”才是一种常态。最不确定的,是我们的内心。

  小说里的人物故事有长短,着墨深浅不同,他们都非常努力,他们是上海这个庞大体系中的新来者,活出了自己的故事与尊严。而小说结尾,衣泓介入网络的新生态工作,偶然动念去“柒零捌”工作室时,遇到了跟她当初一样年轻而朝气蓬勃的女孩,她是丛老师新项目的新助手,眼前的一幕仿佛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