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为“个人”找到历史中的位置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4月23日        版次:A07    栏目:新阅    作者:李云雷

    

  

  □李云雷

  

  石钟山的小说《父亲进城》被改编为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创了军事题材小说与影视剧新的叙述模式,那就是以父亲母亲的故事讲述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将小人物的个人史、家族史与革命的宏大叙事结合起来,既为“个人”找到了历史中的位置,也为普通人接触“革命史”提供了具体可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在新作《芳华颂》中,石钟山将目光从激情燃烧的岁月转向和平时期,讲述的是“子一代”的故事,小说以农家子弟董红梅的参军与人生经历为主线,触及了新时期部队生活的人生经验与核心问题。

  董红梅的经历颇富传奇性,她的父亲在战争结束后因伤残离世,母亲在她三岁时又神秘失踪,她与姐姐相依为命,生活在贫困的山村,后来她在父亲战友胡叔的帮助下,穿上军装成为部队的一员,但在部队中,她却被误认为“高干子弟”,并因这一身份而遇上受嘉奖、提干、进京等各种好事,阴差阳错之中,她走上了人生巅峰。但是她并未忘本,小说的最后她戳破了别人的误解和误会造成的肥皂泡,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养猪事业,与昔日战友马平阳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且捐出自己的肝脏救助姐姐。

  董红梅的人生颇具戏剧性,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特定年代的特定经验——所谓“芳华”,不只是董红梅个人的青春年华,而是对一代人青春岁月的回顾与纪念。在小说中,还描述了高干子弟马平阳、农家子弟李来权各自的人生经历与道路,他们与董红梅的经历,共同构成了对一个时代的回忆与书写。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上,不少部队作家触及高干子弟与农家子弟的差异,最著名的是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及其改编的同名电影,其中农家子弟梁三喜的“欠条”和高干子弟赵蒙生的转变,构成了那个年代最具时代性的戏剧冲突,足以打动人心。但在《芳华颂》中,作者并未强化这种差异所带来的社会分化及其悲剧性,而是以一种近乎喜剧性的方式不断将故事的逻辑推向极端。小说中的董红梅一步步走来,不仅超越了李来权,而且超越了马平阳,可以在一个更高处俯视,这是此前同类题材小说所没有涉及的新经验。董红梅不是一心想要向上爬的人,也不是追求人生“成功”的人,而是仍然保持着淳朴自然的本性与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她的人生际遇充满了误解与偶然性因素,但唯其如此,作者借助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展示了对特定年代社会氛围的反思,也展现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众生相,构成了小说中颇具喜剧性的戏剧转折。

  但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对董红梅、马平阳、李来权等人奋斗的经历,也深刻描摹出了那个年代积极奋进的时代精神,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奋斗,都在积极追求上进,社会也为他们的奋斗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甚至超越了他们的想象。虽然小说中董红梅的经历略微有些夸张,她的“逆袭”人生看似不可能,但也有效传达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就像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一样,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人生起点较低,但他们积极上进的奋斗精神,却可以鼓起很多人面对人生的勇气。在小说中可以看到,尽管社会上存在诸多不公,但唯有奋斗精神是可以依赖的,而在奋斗中能够保持自己的本性,不被社会上的庸俗观念同化,才是最为珍贵的。

  与《激情燃烧的岁月》相似,《芳华颂》也展现了军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诸多人间情义,战友情、父子情、姐妹情,作者在对这些情感的细致摹写中,将“小人物”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与对宏大时代的思考融合在一起,也突出了情义的价值与重要性。但与《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同的是,作者抓住了新时期和平年代的特征,展现了新时期军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在这个意义上,这既是对革命历史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