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德国的研究报告课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05月28日        版次:A07    栏目:如是我闻    作者:李雪涛

     李雪涛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在德国大学的研讨班(Seminar)上,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会作报告(Referat)。在课堂上,讲师仅仅开个头,剩下的时间是一位同学作研究报告,同学们则要参与讨论。老师在其中也会进行引导性的提问,最后进行总结。学期末学生要交上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

  我一开始在德国上这种课感觉到很不适应,因为按照我的想法我只是去“听课”的。后来发现,德国孩子从中学便开始接受这种找材料、进行分析、作报告、写成文章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学校里学到成年以后所需要的稳固知识和技能。有一次,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上中学高年级,因为要作一个有关异域宗教的报告,他选择了佛教。从如何找参考书,如何分析、推理,到要展示哪些内容,都是我辅导的。我也给他一些有意思的翻译文章,让他进行分析、批判。让他逐渐掌握从事实和资料出发,而不是从一种理论体系来进行研究。后来孩子还专门给我和他父母做过一次试讲,我们再从听众的角度提意见和建议,让他修改。这样来回几次后,他对佛教,特别是中国佛教就有了比较全面且系统的了解。

  德国国家科学院的腊碧士院士谈起自己以往的经验,他在大学阶段作过二十多场的这种报告。因此,后来一位教授发现了他做科学研究的“潜质”,招他做了博士论文。

  一个德国学生如果要做好此类报告,需要看很多的书,查很多的资料才可能完成。所谓的作报告,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汲取资讯、解读资讯之外,还要将这些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必须学会讲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