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器”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1月02日        版次:A07    栏目:首席评论    作者:伍里川

  □伍里川

  

  今日,有网友调侃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话题火速登上热搜,网友感慨:四大名著果然是文学界的“顶流”,是永远的经典。

  有人说,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就是数百年后你仍然可以当顶流,有人拍你所写的故事,演你所写的角色。诚哉斯言。

  在四大名著作者中,吴承恩靠经典之作《西游记》改编的《大话西游》《大圣归来》等火爆影片力压另外三位作者,可谓是顶流中的顶流。有统计数据显示,吴承恩作品的票房之高是由被拍作品数量支撑起来的,截至目前,吴承恩个人作品被拍成电影的多达132部,其中有一部上映时间已经排到了2030年。不仅如此,根据吴承恩作品改编所拍的电影数量超过了97%的艺人,电视剧数量超过93%的艺人。尽管原作品已经是历史之物,但其作品闪耀的光芒,在今天的观众的视线里依然清晰可见。

  其实,这个话题并非近日才开启。早在2021年就有网友声称吴承恩是中国最牛的“编剧”。应该说,除了吴承恩,其他三位“四大名著”作者也都拥有很高的人气,其作品也是影视剧导演的热拍项目。《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多次进入影视剧制作流程,不断引发热议。因此,不妨说,国人对于四大名著的热情从未消减过,四大名著为影视剧所作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相对于其他三位“四大名著”作者,吴承恩作品在影视剧领域的“一家独大”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自小读四大名著,便有很深的感受,且不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旧训,也不提“红楼”的凄婉缠绵,单就作品的趣味性而言,《西游记》的趣味值排位第一争议应该不大。原著小说不仅有老少皆宜之功力,央视在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西游记》更是让几代人找到了不断重复观赏且每看每乐的动力。可以说,“西游”文化备受尊崇,是文学作品的奇迹,也是影视作品的奇迹。

  这一现象给创作者带来了有益启示,要想写出不朽之作,可能很难,因为这需要诸多机缘的配合,但在根本上,创作者需要更真诚、更用心、更接地气。一部作品就算不能“名垂青史”,但若能在广泛范围内引发人们衷心的喜爱,那就可算是成功的作品。至于能不能被搬上银幕或荧屏,那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某种意义上,吴承恩现象折射出一个事实:当下的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空洞无物,不是流于肤浅的思想表达,就是沦为拿无趣当有趣的庸作。近年来,多部文学作品、影视剧作品遭到了观众无情的批驳。以电影作品为例,在中国电影领域,金扫帚奖颇为知名,这个专门为年度最差影片颁发的奖项,让包括王宝强在内的一些电影人受到了吐槽。曾有一部名为《日不落酒店》的影片,打着沈腾的旗号广为宣传,结果他在剧中只出演了个人形立牌,一句台词都没有,影片全程无笑点,拿到金扫帚奖也是“实至名归”。

  有意思的是,即便对于吴承恩的作品成为热门影片题材这一点,也有网友惊呼过:怎么又是西游?!相信这一问,直指人心。以我为例,我也觉得这几年的西游题材影片太多了。

  平心而论,任何资源,过度攫取,确实值得商榷,但是换个视角看,“扎堆”吴承恩作品的现象也说明,原作精髓和情节经得起口味越来越挑剔的观众的审视,拍出来,只要不是敷衍了事,总不怕没人看。换言之,“吴承恩”“西游记”这两个金字招牌,本身就是票房的保证。对一些讲究制作水准的电影人来说,不是不想从现实作品中找到合适的目标,但毕竟有时亦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惑,不得不转身去翻“故纸堆”。

  总而言之,好饭不怕晚,好作品不怕“等”。吴承恩生前自然不知道今时今日他的代表作的热度,但他早已凭借超人的想象力所构筑的文学艺术空间,向时间深处传递了极度的自信。

  (作者是知名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