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不说人话的“僵尸语言”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1月12日        版次:A07    栏目:拒绝流行    作者:曹林

    

  

  曹林 北京评论员、大学教授

  

  评论不是人写的吗?既然是人写的,不就天然带着“人的痕迹”,何必强调这一点?嗯,这并不矛盾,不是一个伪问题,并不是人写的评论就天然会带着“人的痕迹”的,我们常批评的“不说人话”,就是这个意思。

  “人的痕迹”这几个字浮现在我的脑海,是源于一次作业批改,总感觉有几篇作业好像不是人写的,而是机器生成。我便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调查,把几份写得比较差的评论作业,跟一份ChatGPT生成的同题文本放在一起。我问同学们其中哪一篇是人写的?结果真让人大跌眼镜,大多数同学竟然选了机器生成的那一篇。那几篇作业,大家都认为是机器生成的。相比之下,那篇机器生成的,反而像人写的了。空话套话连篇,机器不如,真如苹果CEO库克所言,不怕机器越来越像人,怕的是,人越来越像机器。

  我确认了一下,那几篇评论真是学生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但可能深受某些套话空话大话之害,深受某些假大空社论之害,写出来的全是那种不说人话的“僵尸语言”。比如:“首先,取消四六级与毕业证挂钩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次,这一举措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念。此外,这也是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总而言之,我们需要理性地、辩证地看待英语学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把握主动、增进理解、提升自信。封闭与开放并不是对立的,而是需要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相互补充。安全与秩序是开放的基础,只有在有序的环境中,开放才能得到更好地实现。”有“人的痕迹”吗?完全没有,辩证啊,理性啊,践行啊,适度啊,可以套在万事万物上,大而空,不着边际。

  所谓“人的痕迹”,就是文字和语言要有人之为人的人情、人心、人味,人的温度,人的思考痕迹,人的个性,人的性情,包括人的说话特点,人的身份属性。评论是人写的,写给人看的,评的是人间百态、人心世故、道德人伦,当然要体现“人的痕迹”。这种痕迹要让读者感知到,我是在跟一个人对话,而不是一个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