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职院第二次党代会现场 |
学校党委书记林洽生作大会报告 |
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草案)》,通过了学校第二届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名单和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 |
文/崔文灿 李海楠 图/学校提供 11月12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番职院”)学生活动中心演艺大厅,中国共产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此隆重举行。 党委书记林洽生作了题为《凝心聚力谋发展,踔厉奋发建新功,为争创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努力奋斗》的大会报告。近2万字,一个半小时,190名参会的校党员代表,现场响起十余次掌声。这掌声既凝结着全校师生的骄傲,也升腾着希望。 站在关键节点,此次会议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怎样的方向,又释放了何种信号?建设教育强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中,作为一所高水平职业院校,番职院又该有怎样的担当和作为?日前,笔者对话番职院党委书记林洽生,听这位掌舵人谈番职院未来应驶向何处。 六大突破彰显决心 2016年12月,番职院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七年来,学校围绕“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双高”建设、“争创职教本科学校”等重大项目,持续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七年来,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的取得,归功于学校的奋斗和坚守,也积淀了重要的番职院经验。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七年后,番职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对学校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安排,赋予其新的使命。林洽生开始思考的,是如何在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和“制造业立市”背景下有所作为;是如何在推进学校高水平建设过程中,让师生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这一次的校党代会实际上也是重点要回答番职院今后要怎么走的问题。”林洽生说。 由是,此次校党代会报告起草过程中,凝结了学校广大领导班子和教职工的智慧,不仅总结了过去数年的发展经验,也对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报告提及,未来五年学校将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当中不少提法尚属首次—— 其一,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取得实质性突破,这与本次大会报告主题正相应相和; 其二,专业建设更加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其中,工科类专业招生数未来将占比近六成,除了近两年新设置的新材料、智慧汽车,未来还将在电子工程专业上发力; 其三,产教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校企合作平台既要有实体化的运行,校企合作也要产出更多高水平合作成果; 其四,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显著提升。将以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研发平台和团队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 其五,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要有显著改善。要创新体制机制,着眼于提升服务学习型社会、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广泛开展技术服务和社会化培训,提升社会服务的技术含金量,提升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六,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和学校治理日益现代化。要继续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和学校治理的数字化升级,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基于数据的学校治理模式,提升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此次报告几易其稿,工科专业设置比重问题、成果转化绩效考核问题、社会服务体制机制问题,显示着番职院突破薄弱板块、迈向更高水平的决心和魄力。改革与突破,这是贯穿2万字报告的灵魂,也是解读番职院面向下一段征程的宣言和关键。 示范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对于下一步改革的目标,校方把决心体现在报告的字里行间: 提升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和8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水平,新增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两三个高起点建设的新工科专业群,专业建设更加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需要。 建成5门国家级职业教育一流核心(在线开放)课程、20部国家级职业教育优质(规划)教材、两三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实现全校90%以上的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建成50部数字教材、50门虚拟仿真金课,打造10个省级以上“课堂革命”典型案例。 建成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0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实验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达到100%…… 对于校方尤为看重的科技成果转化,更是定下一连串目标: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区块链等广州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平台绩效考核,推进已有17个省厅级以上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新立项省部级以上平台不少于5个、校级平台不少于30个,加速高水平成果产出。 与行业企业共建一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研发服务平台,共同开展面向行业企业的工艺改造、技术革新、产品迭代、管理提升等研发服务活动;探索“企业出题、学校答题”精准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研发服务模式,提高技术研发的精准性和适应性。充分发挥已建成的3个综合性第三方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5个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1个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功能,全面提升平台建设成效。 在智能制造、大数据、新材料、人工智能、珠宝首饰、时尚穿戴、数字创意等重点技术领域,建立跨界混编团队6个以上,打造若干具有技术引领力的创新团队,实现高水平国家级科研项目、科技进步奖的新突破。实现立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不少于25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不少于300项,纵向项目经费突破1亿元,出版著作(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等)260部以上,横向项目金额突破6000万元,发明专利授权数300项以上…… 新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也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回答。今天的职业院校,比过往汇集了更多高水平的教师,也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近几年来,番职院引进了98名博士、21名的高层次人才、17名产业精英。天时地利人和,对学校而言,是莫大的机遇,也是挑战。 培养的人才,能不能跟得上产业转型、技术革新、数字化转型?教学标准能不能跟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三者高度统一?对林洽生来说,这是平日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挑战。 “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校企合作来提高人才培养适应性;一定要通过加强内涵建设,推进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来提高我们人才的品质。”他说。 尽管面临新技术、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临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竞争,但对番职院办学者而言,初心从未改变。林洽生告诉笔者,学校投入大量人力、设备,开展教学改革,初心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他们获得高质量就业、高质量收入,从而赢得学生、家长、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放眼未来,学校也将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切实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勇于作为,为争创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示范引领中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