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红明 上海《收获》杂志副主编 多年前,我在一个电影节上看了库斯图里卡执导的电影《地下》(1995),“二战”期间,黑仔与一群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在反抗德国纳粹时躲入地下,这一藏,就是二十年。他们不知道地上建立了新政权,甚至为他们的“牺牲”建立纪念碑,而黑仔的“好兄弟”马高一直生活在地上,不断假借铁托名义下命令,让他们在地下生产军火,每天调慢钟表上的时间六小时,终于有一天,黑仔他们奋勇反攻上了地面,才发现,世界早已经天翻地覆…… 很长时间,因为格外喜欢,我都以这部电影名作为我的各种密码。这次,编发邓一光的短篇《在地下》,一下子让我想到了那部电影《地下》。羞怯的小镇青年狄二岸,向往远方,一直梦想在机场或者远洋船上工作,他刚来深圳时,头一个月换了十三份工,最短的一份干了不到十分钟。他很焦虑,根本不敢睡觉,害怕眼睛一闭,他就会失去工作机会。他加入床垫商人的体验活动,但在走向床垫的过程中已经睡着,他年轻的生命终止在清水河危险品仓库的大爆炸中,但在“深时王国”里,他复活了…… 这不是我第一次编发和阅读邓一光关于深圳的小说,但每次读都感慨良多。现代城市崛起的过程里,如何倾听他们的声音?邓一光早就说过:“我不负责去写深圳是什么,对于很多人来说,深圳是数字和规划里的深圳,而我的深圳一定是有条理、情感和文化的深圳,我在写我自己的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