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纲 熊轶宇 谢卫红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我们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一部分,推进教育数字化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是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我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项重大战略问题。 近年来,广东省按照国家要求并结合实际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高等教育区域布局更趋合理,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实现本科、高职院校全覆盖。目前,全省普通高校达161所,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省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7)》指出,要以数字化转型开辟广东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新范式,着力推进和形成具有湾区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广东教育数字化转型模式,力争在2027年实现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充分供给和全省普及应用,基本形成数智赋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数智融合的教与学模式、数智支撑的教育评价方式,显著提高各级各类人员教育教学转型实施能力,形成广东省教育数字化、均衡化、一体化发展态势,建成人人共享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高质量教育新生态,基本形成支持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新体系。 为进一步推进落实广东省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广东省各高校陆续制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方案,并进行了具体的探索。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以国家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积极开展了以“创新应用、高效服务”为宗旨的数字化建设探索,基本实现了学校智慧校园的整体建设,截至2023年,学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陆续完成了智慧人事管理、智慧科研平台、智慧财务等业务内容的建设工作,实现了学校360度全方位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充分依托企业技术优势和校内资源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学校主要与华为、腾讯等相关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以5G为代表的一系列新技术赋能教育的创新应用,推动5G技术与科研、教学、校园智慧管理的深度融合,探索数字化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助力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现围绕全省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根据我校的建设经验,提供几点思考。 第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与人的交流形式、知识传播方式带来巨大改变,也深刻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必将成为所有高校实现教育改革和创新,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关键一环。教育数字化为实现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基础性的力量,它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更加智慧的学习环境,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育过程中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利用,从而加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步伐。面对当前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机遇,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参与者、实践者与推动者,需要提高站位,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数字化能力及素养,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通过数字技术推动管理范式、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帮助区域、学校管理者突破教育数据汇聚流转、治理方式变革的难点,将技术应用于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从而推动学习革命,为建设教育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强化领导,做好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要牢牢把握‘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理念”。当前,高校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管理体制上的难题,这些难题无法通过传统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来解决,需要从“高校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入手进行突破。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不仅是推动者、倡导者,还是践行者、探索者。高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全面推动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时,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该机构应由学校一把手担任组长,分管信息化的校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和二级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高效的组织领导方能推动各个职能部门及二级单位转变工作思路,协同配合做好数字化转型工作。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数据共享,解决“数据孤岛”问题,而要解决此问题,仅通过有限的数据清洗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信息化顶层设计,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队伍建设机制,从根源上解决“数据孤岛”和数据质量问题,从而确保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开展。 第三,全员参与,充分发挥教育数据的赋能价值。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人才培养赋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因学生而存在,学生是接受教育教学的主体,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其作为求知者的主体角色和定位始终不会改变。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学习素养,使其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学有所乐,学有所成,是教育者和学习者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学生应该尽快适应数字时代的泛在学习方式,提升数字胜任力,打破以教师为主导的固有思维模式,激发自身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意识,培养数字化思维和习惯,开展创新性学习,构建数字学习共同体,同时还需要树立数字法治意识和尊重数字伦理道德。 教师在革新观念的同时,必须尽快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思维,主动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主动学习数字教育技能,寻求将数字化与专业教学融合,结合数字化教学平台构造数字化的教学场景,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数字化,提升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解决本领恐慌问题,以期达到数字教育的创新性发展目标。 管理者则应充分借助数字化创新管理方式,利用数字化平台构建学生成长轨迹和教师教学发展轨迹,围绕学生的“学”及教师的“教”变革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数字化发展策略,构建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科研发展共同体,重构数字化时代教师教学理念,以实现更具包容性和韧性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助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与转型,但无论如何变化,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始终是人才培养。无论是从学校、教师还是从学生个人角度看,都应该充分把握数字技术引流的教育红利,准确识变、大胆求变、守正创新,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简介 王力纲系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广东工业大学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实验室成员,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副研究员;熊轶宇系广东工业大学法学院研究生;谢卫红系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广东工业大学数字经济与数据治理实验室执行主任、教授(通讯作者) 注:本文系广东工业大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及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ZXYB05)
-
即时新闻
广东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羊城晚报
2023年12月07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王力纲、熊轶宇、谢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