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慰问“特殊群体”能否不再拍照留念?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2月07日        版次:A09    栏目:热点快评    作者:郭元鹏

  

  □郭元鹏

  

  记者2月5日从民政部获悉,民政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春节期间结合走访慰问,采取多种方式精心组织开展为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2月6日《工人日报》)

  春节临近,又到了送温暖的火热时期。政府的领导来了,单位的领导来了,爱心组织的人士也来了。用“温暖如春”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但是,有的时候在“温暖如春”的关爱活动中,有些“被温暖的人”也感到了一些别扭。送温暖活动现场,往往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有拍照的、录视频的、搞采访的,而一些“进入镜头里的人”却很是难为情:不让拍摄吧,张不开嘴。让拍摄吧,实际上并不情愿。

  这并非是“被温暖的人”不知好歹,没有感恩精神,而是一些人的个人隐私确实不想被广而告之。送温暖的时候,有的场景是可以拍照留念的,比如到工厂看望坚守岗位的工人、到市场看望坚守岗位的经营户、向学校的学生赠送学习用品,这些活动不会涉及个人隐私。而有的送温暖就不适合大张旗鼓。比如在给困难群众送温暖的时候,涉及一些特殊的群体,其中包括残疾人士、孤寡老人、失去父母的儿童等,他们的心理需要得到特别尊重。

  曾经看过这样两篇报道:一个是,某地的一位初中生,父母因为车祸去世了,学校通知他有爱心人士要来学校看望他,要求他写个感谢稿在活动现场念一念,还要求他打扮打扮准备和爱心人士合影留念。这位学生告诉老师说:这笔钱我不想要了,我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我的不幸遭遇;一个是,某地的一位老人,唯一的儿子因为患病去世,自己也一身疾病,有机关干部前来慰问,还带着记者。老人就提出了一个要求:我不想让记者报道我的情况。其实,以上两个“被温暖的人”提出的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人之常情。

  事实上,大多数家庭困难的人,都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困难户”“我患上了重病”“我父母患有精神病”。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家庭不完整的人,基本上都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没有爸爸”“我没有妈妈”“我父母离婚了”“我儿子不在了”等。在送温暖的时候给他们拍的照片、视频,无论是通过媒体刊发出来,还是在朋友圈发出来,都可能让“被温暖的人”有被冒犯的感觉,也感到很难为情。不是他们有颗“玻璃心”,而是“自己的伤口不想被他人看见”。

  又何况,有的时候因为“拍照留念”还容易引发误会、引发舆情。前段时间发生的“让老人寒风中抱着白菜拍照”就是深刻的教训。当然,我们相信送温暖的时候“拍照留念”,多数情况是没有恶意的,也不是为了显摆。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多些感同身受的理解。慰问“特殊群体”,“拍照留念”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