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雷州艾味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6月27日        版次:A08    栏目:    作者:邓剑

  □邓剑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州半岛,村子贫穷落后,孩子们最期盼端午节、中秋节、春节这些节日,因为可以大饱口福。

  五月初一插过艾草后,端午节开始进入倒计时。家乡艾味食品种类很多,有的是祖宗流传下来的,有的是媳妇从娘家带过来的,有艾青团、艾草粑、艾叶蛋、艾味粽、艾花卷、艾大饺、艾硬糖……这些食品就地取材,做法传统,妥妥的原生态。

  我爷爷生有三个儿子,大伯、二伯和我父亲。奶奶死得早,爷爷既当爹又当娘,历尽艰辛把他们带大。自我懂事起,大人下地干活,爷爷便穿梭于各家之间,看家护院,管教孙子,后勤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虽然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但爷爷在我们心中“家主”地位不可动摇。爷爷安排,端午节每个媳妇要做一样艾味食品。

  大伯母的艾叶蛋,色、香、味、形俱全,在村子里堪称一绝。她的艾叶蛋选料考究,艾叶是“头春头采”。立春过后,光照足,雨水少,雾气重。这时期艾草生长慢,艾叶肥厚,香气聚集,是一年四季最好的艾叶。她选择最佳时间采回艾叶,晒干后装入密封罐中备用。节前的一天,大伯母将新鲜鸡蛋煮至七成熟,捞起过冷水,用菜刀轻拍蛋壳,外壳开裂里膜不破是大伯母的绝活。她将艾叶、桂皮、八角、米椒加水煮出味,把鸡蛋、盐巴放入其中,温水浸泡数小时,让盐分和香味充分渗入蛋中。大伯母疼爱我,递给我一只尝鲜。我小心剥开外壳,一股艾叶与香料的混合香味扑鼻而来。蛋的表面棕色纹路均匀分布,像开片的古代白瓷器,美丽动人。我轻咬一口,滑嫩可口,香气浓郁。

  艾草粑是家乡端午节传统食品,几乎家家户户都做。二伯母与众不同之处是取材独特,工艺讲究。她选用糯米和大米作为艾草粑的主要原料,两种米按比例搭配,做出的艾草粑不变形走样,绵软而不粘口。她将这两种米分开浸泡,掌握好时间,不时取出一粒米放到嘴里咀嚼,刚泡透为佳。

  我母亲是顺德人,她将顺德特色与家乡传统结合,独创的艾味灰水粽,闻名于邻近村庄。节前母亲割回一大把艾草,去叶,将艾草秆、艾叶分开晾干。然后用明火把干艾秆烧通透后,拌入艾叶慢慢冷却,便是艾草木灰。把艾草木灰捣碎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后过滤备用,接着把糯米放在清灰水中浸泡到米变淡黄色,闻有轻微艾香即可。母亲包出的粽有三角形、长条形、四方形等几种形状。蒸粽时在水中放入几片青艾叶,增添青艾香味,然后用柴火慢蒸,蒸出来的粽子金黄绵软,晶莹剔透,艾味飘溢,让人垂涎欲滴。

  端午节早上,大人着装整齐,小孩胸挂香囊,手绑彩带,集中在老宅拜祭祖宗。八仙桌上排放着艾叶蛋、艾草粑、艾味粽,桌中央放着爷爷亲手熬制的艾糖油。一桌艾香,一桌寄意。

  爷爷去世后,艾味宴在我们家中传承下来。每年端午节,在外游子都争取回到家乡,重温艾味宴的美味和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