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子弟兵吃的苦更多”

来源:羊城晚报     2024年09月27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访谈 毕鸿彬

  毕鸿彬(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库公路博物馆首任馆长)

  

  羊城晚报:现在独库公路博物馆和广东籍筑路老兵保持着怎样的联系?

  毕鸿彬:为铭记筑路历史,弘扬天山筑路精神,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委区政府2019年开始筹划建设独库公路博物馆。2020年6月12日,独库公路博物馆开馆,独库公路起点路碑就坐落于博物馆前的广场上。

  为建成这座特殊的博物馆,我们走访了全国各地收集资料,接受天山老兵捐献文物,和老兵们座谈了解修独库公路中的点点滴滴。我去了广州、信宜、连州等老兵比较集中的地方,在罗新荣烈士的家乡信宜,拜访了其80多岁的老母亲,老人家念叨着想去新疆看看儿子的墓,我们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帮助老人家实现梦想。

  从独库公路博物馆开馆的那一年起,独山子区委区政府每年都组织“老兵重走独库路”活动。2022年,我们邀请罗新荣烈士的4个妹妹到埋葬罗新荣的地方做了祭拜;2023年,我们邀请陈卫星及罗强烈士的亲人参加重走独库公路活动。在乔尔玛烈士陵园,筑路老兵陈卫星和陈俊贵时隔近40年再次相见,场面十分感人。

  羊城晚报:独库公路博物馆有哪些与广东子弟兵相关的展品?

  毕鸿彬:重走独库公路可以说是每个筑路老兵的梦想,如今自发组织或受邀重走独库公路的广东籍老兵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很多人主动为独库公路博物馆捐出了珍藏多年的各式相关物件。如张国雄当年修建烈士纪念碑的资料、廖加战的立功证书,还有广东出版的《筑路天山的南粤老兵》画册等,都很重要。

  建馆前,我们也去广东信宜开过老兵座谈会,信宜籍老兵为博物馆捐了不少关于独库公路勘探勘测修理偏技术类的物件和资料。

  我们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征集品、捐赠品汇总,依据独库公路筑路建设的历史脉络,整体陈列。那些老照片、笔记本、军功章、退伍证,当年的军服、军帽、领章帽徽、皮带、大头鞋等实物,配合文字和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筑路官兵对国家的忠诚和青春的记忆,展示着天山筑路精神。

  羊城晚报:如今弘扬天山筑路精神有何重要意义?

  毕鸿彬:全国各地都有参加修路的老兵,修路的过程中共有168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谓“六里一英魂”。天山筑路部队是支钢铁般的部队,他们英勇顽强的精神值得学习,对于新时代的强国建设有巨大的感召和激励作用。

  实事求是地说,相比很多其他地区来的官兵,来自南方的广东子弟兵吃的苦更多。当时他们普通话说得不太好,沟通吃力。南方是夏天湿热冬天温暖的气候,而天山常年低温、冬天基本上都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他们刚来的时候甚至不会在雪地上走路,特别容易滑倒摔跤。

  还有就是生活习惯大不相同,广东人习惯每天冲凉,但是到了天山深处,喝的用的都是雪化的水,洗澡是困难的。他们在广东都是吃米饭,到新疆来,当时经济困难,有馍馍、馒头吃就不错了……

  今天我们重温广东子弟兵们感人的事迹,就是要让大家来了解共和国建设中的这段历程,激励大家珍惜生活,向英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