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周思明
日前,“新力量文丛”出版发行,10位活跃于基层文艺批评现场的中青年评论家作品集入选,其中包括廖令鹏的《新城市文学的新力量》。
作为近年来在深圳文艺评论领域脱颖而出的青年学者,廖令鹏跟踪研究新城市文学和深圳文学将近20年。他在2020年出版的《新城市文学的新语言》,是一本研究当代文学发展与社会变迁关系的著作,对当代文学的开放性、社区写作理论与实践、新媒体与文学、科技与文学等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新的阐释。而《新城市文学的新力量》则主要聚焦城市文学的“新质地”“新力量”和“新青年”,通过对新时代城市文学的观察、感悟和反思,展示当前新城市文学的独特形态和风貌。
廖令鹏的文学评论有“四个注重”:注重发挥文学评论的价值引导和审美启迪功能,注重理论的归纳,特别注重将微观解读与宏观审视相结合,注重本土化、当下性、现场感,缜密而不失活泼,自由却不失严谨。他对新城市文学的敏锐触觉,使他能够不断推出颇具新见解的评论文章。他对当代文学在新情境、新技术下的创新性与可能性进行持续的观察研究,认为,面对世界之大变局,文学并未退场。
早在十多年前,廖令鹏就从当时非常流行的微博入手,分析研判新媒体与小说的新趋势。从当年的微博到如今的微信,从趋势到现实,他的文学观点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在研究新城市文学时,他并不过分注重理论,而是针对现实和现场,发现城市文学的新风向和新动力。比如,他关注到特大城市中“社区文学”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现象,成为当代文学的一股新力量。他在《当代城市文学改良》《社区的想象》等多篇文章中指出:新社区的新,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新,不知所措的新。比如一种社区,那种城市中常见的封闭式小区,住宅楼多达上百栋,动辄几千户、上万人,许多大型小区居住人数达五万之众。忽一日,人们从别处搬迁进来,入伙,在新空间里慢慢建立新的关系。这样的新社区对于作家而言,是一个庞大而新奇的叙事对象。再比如,他跟踪研究城市文学的“小传统”与“新命题”,突破与崛起,深圳叙事学的构建与南方叙事经典化的可能,城市诗歌的世界意识与生态意识,诗人与城市的互证等,从不同侧面反映新城市文化的多元图景。
在文学评论实践中,不仅要坚持发现和挖掘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坚持文学评论中的“寻美”面向,还要从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多个角度去探索和阐释作者的正向创作意图和艺术成果创造。廖令鹏的文学批评实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他看来,一种看不到“敬美”“寻美”精神的评论文本,可能会给作者和读者带来伤害,因此在开启文学评论写作时,他常常如履薄冰,自觉自省,时时警惕内心那根突然生长出来的“刺”,他总是怀着“理解”与“同情”的态度对作品“诗性”和“诗意”进行独特发现和阐释,这种文学评论中的“寻美”,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