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东莞市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局长姚慧怡解读《预算报告》:

2022年市本级支出超七成将用于民生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1月12日        版次:DA13    栏目:报告解读    作者:余晓玲

     东莞市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局长姚慧怡 东财宣供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1月11日,《关于东莞市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简称《预算报告》)提请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政府账本亮出家底,2021年的钱花到哪儿了?2022年的钱准备怎么花?东莞市人大代表、市财政局局长姚慧怡就《预算报告》相关内容一一进行了解读。

  姚慧怡表示,2021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69.46亿元,增长10.75%,完成预算的100.6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088.3亿元,增长10.87%,完成预算的108.84%。2022年财政工作将围绕“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聚焦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九方面重点工作,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和保障民生福祉等。其中,2022年市本级民生投入预计达466.7亿元,比去年增加约6亿元,占市本级支出超七成,优化完善满足千万人口需求的多层次民生政策保障体系。

  

  去年全年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

  

  过去的一年里,财政投入有哪些亮点和成效?据姚慧怡介绍,2021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769.46亿元,增长10.75%,完成预算的100.6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1088.3亿元,增长10.87%,完成预算的108.84%。其中,市本级支出461.68亿元。另外,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02.15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79亿元。从可统筹使用的“三本预算”来看,全年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整体财力进一步稳固,为东莞经济稳步迈上万亿元发挥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姚慧怡提到,去年市财政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完善全链条创新体系,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投入30亿元,支持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投入14.89亿元,支持建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和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等高新科技项目。投入3.66亿元,支持源头创新、平台载体、技术创新等,推进科技计划体系全链条发展。投入1.79亿元,推进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重点打造“倍增计划”升级版。一年来,市财政大力扶持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新动能的加速成长。

  姚慧怡表示,市财政一直把保住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放在东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考量,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加大财政政策供给,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投入10亿元,继续巩固保企业、促复苏、稳增长成果,设立市“3+1”产业集群试点培育资金,有力推动东莞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投入2.28亿元,支持技术改造、智能制造等,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投入1.42亿元,支持企业开拓境内外市场,推动电商业务发展。在减税降费方面,除原有政策性减税降费政策外,2021年新增了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扩大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所得税减半征收等7项税收优惠政策。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东莞去年全年投入460.89亿元用于民生建设,占市财政支出的76%,充分彰显千万人口城市的民生保障力度。

  

  继续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

  

  姚慧怡表示,市财政突出绩效导向,更加注重算好财政“精细账”。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继续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对于部门的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应压尽压、可压尽压,大力精简会议、差旅、培训、调研、论坛、庆典等公务活动预算,努力节约日常经费开支。编制2022年预算时,围绕“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核心原则,开源节流,集约节约,在预算申报阶段压减1.8亿元预算申报限额的基础上,在预算审核阶段再从严从紧压减一般性支出约3.6亿元,把节省下来的钱更多用于保障市重点工作落实和提升民生福祉。

  2021年,财政部门还推出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推动财政管理提质增效。如首次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总体情况,增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透明度;全面上线“数字财政”信息化系统,实现各层级财政资金动态大监控,形成市镇“一盘棋”格局;开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面摸底调查,积极盘活低效利用土地和老旧物业等。总体来看,2021年东莞市财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财政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东莞市财政管理工作首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成为当年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2022年重点在四个方面聚焦发力

  

  姚慧怡表示,2022年东莞市财政工作围绕贯彻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部署,重点围绕党代会提出的推动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以及推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这两条主线,聚焦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九方面重点工作,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证财政支出强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和保障民生福祉等,重点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对接“双区”建设,重大平台、镇村统筹建设,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四个方面聚焦发力。

  姚慧怡透露,从2022年到2024年三年将统筹形成不少于10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支持打造数字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2022年在节能环保、污染防治、交通运输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共安排约152.2亿元。2022年在重大平台建设、城乡规划管理、区域协调发展及对外帮扶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共安排约165.9亿元。

  此外,市财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民生财政定位,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体现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市本级民生投入达466.7亿元,比去年增加约6亿元,占市本级支出超七成,不断优化完善满足千万人口需求的多层次民生政策保障体系。其中在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重点项目支出达88.8亿元。通过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更好覆盖常住人口,加快向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促进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