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如何理解“真正的多边主义”及其内在属性?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4月27日        版次:YD08    栏目:    作者:陈联俊 、李冰

  □陈联俊  李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坚决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多边主义始终是中国的坚定选择,也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了回应时代变化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诉求,有必要对“真正的多边主义”进行解读,揭示其内在属性,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真正的多边主义”的中国阐释:共商共治、互利共赢

  

  多边主义为寻求世界和平发展而诞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这就表明中国所理解的多边主义是共商共治、互利共赢的方案,既是对霸权主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思潮的理论纠偏,也展现了当代中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深切承诺与积极建构。

  (一)以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为核心

  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旗帜,是以国际组织形式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防止战争再度爆发的有益尝试。联合国始终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以和平为己任,以发展为目标,以公平为要义,在多边主义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过去,联合国是世界稳定与和平发展的“压舱石”,缓和了地区与国家间的冲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更是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改革的“推进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进程,促进和保护了人权。面向未来,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社会正面临着大量的新挑战、新问题,我们需要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让联合国成为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的核心平台。

  中国主张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坚决抵制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忠实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大力支持并参与联合国在可持续发展、维和、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倡议与活动,致力于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以及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中国倡导各方要“起而行之”,把承诺落实到实处,坚决反对搞集团政治、小圈子等形形色色的“伪多边主义”;倡导各方爱护好、守护好联合国这个大家庭,坚定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让联合国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以讲信修睦、合作共赢为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愿同各方一道努力,秉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向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稳步迈进。”讲信修睦,出自《礼记·礼运》,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和平文化基因,成为当代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行为准则,指的是国际社会成员应当崇尚诚信,言必行,行必果,构建国与国之间的新型友好关系;要谋求和睦,不称王不称霸,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进程中,一些国家往往作出口头支持和纸上承诺,却在实际行动中奉行“伪多边主义”,搞“小圈子”和集团政治,人为制造分裂对抗或以意识形态划线,把国际规则当成维护自身霸权的工具,破坏全球秩序,威胁人类世界和平。中国倡导以有效行动导向的真正多边主义,需要各国把承诺落到实处,坚持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共计天下之利,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合作共赢是中国发展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一贯理念和原则,指的是国际社会成员之间能够秉承开放的心态,增强互信,寻求合作点,超越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观念,在互惠互利中实现共同繁荣。与二战结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的“二元对立”“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不同,中国主张各国都应该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和争端,寻求而不是破坏共识,化解而不是制造矛盾,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互联互通和良性互动,实现双赢、多赢与共赢,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三)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

  “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针对“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给出了中国答案,那就是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蕴藏着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时代密码,是具有战略前瞻性的伟大构想和全球治理方案。也就是呼吁各国人民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以睦邻友好超越以邻为壑,以互利合作取代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超越冲突隔阂,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这些理念将国家自身发展同全球治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类走向美好未来擘画了蓝图。

  真正的多边主义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体现,是维护全球稳定和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当前,全球性威胁和挑战丛生:传统安全问题尚未得到完全有效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现实问题又接踵而至;单边主义、霸权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不断冲击着多边机制和国际规则。国际社会亟须改革完善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以适应波诡云谲的全球新形势。真正的多边主义是中国的坚定立场,也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体现平等协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原则,回应世界不同国家的正当利益和合理关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追求的价值理念高度吻合。要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凝心聚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谱全球治理新篇章。

  

  “真正的多边主义”内在属性:平等性、开放性、时代性

  

  真正的多边主义是平等互利、开放包容且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其本质特性,有助于认清真正的多边主义与“伪多边主义”的区别,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的外交立场与交往原则。

  (一)平等性

  多边主义的精髓是要尊重多样性,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元道路。每一种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都扎根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土壤,蕴含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不应为其贴上任何标签,甚至划分三六九等。国际形势的发展表明,基于种族、宗教和国籍的定性来煽动仇恨情绪、以意识形态分歧割裂世界的排他性思维,追求国家内部治理结构和价值体系完全同质化的霸权思维,都与多边主义的精神背道而驰,既解决不了本国问题,也不利于世界的多向度发展。中国主张摒弃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思想藩篱,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践行多边主义凝心聚力。

  多边主义的平等性还在于它是以公平为要义,坚持各国无论体量大小、发展先后、国力强弱,都是地区和国际事务的平等参与者,都可以就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规则发表意见。涉及大家的事情要由各国共同商量来办,能够兼顾不同国家的利益关切。作为大国,意味着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更大责任,而不是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更大垄断,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当前,各国经济复苏表现分化,南北发展差距面临扩大甚至固化风险,导致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各国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国际社会应该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

  (二)开放性

  开放而不封闭应是多边主义的显著特征。历史和现实无数次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带来落后,狭隘的单边主义不会让任何一方成为最后赢家,只有开放包容才能互利互惠,才能在全球化挑战中赢得生机。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萎缩滑坡,全球化进程遭遇逆风,霸权主义、单边主义阴霾阵阵的当下,一些国家设立歧视性、排他性的规则体系,筑起割裂贸易、投资、技术的高墙壁垒,甚至公开反对全球主义理念,人为地把世界相互隔离甚至隔绝。真正的多边主义强调以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摆脱意识形态偏见,最大限度地增强合作包容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真正的多边主义应该尊重多样性,包容差异化。世界的基本事实是“多样性”,国际交往过程中存在差异和矛盾是常态,关键是能否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从而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摒弃非此即彼、二元对立、一家独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以共识推动多边规则的协调,不断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各国共同成长和进步。

  (三)时代性

  多边主义是适应时代需要和国际体系发展的必然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多边主义实践有了质和量的发展,出现了全球性、地区性的多边组织和协定。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诸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等新型的国际组织相继涌现,丰富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体系,孕育了主张以多边方式解决国际问题、开展国际合作的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合作,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多边主义的时代性,根本在于它是进行式,而非完成式、一劳永逸的。它的运行体系、理念内涵、实施路径等,需要随着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多边主义的守正是根本,要一以贯之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地位,走共商共治、合作共赢的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创新是灵魂,需要更好地扩大多边主义的内涵和外延,放眼未来,把握时代特征,寻求更具包容性的方案,凝聚起国际社会的最大共识,改善全球治理,促进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

  

  陈联俊是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李冰是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本文是陈联俊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网络空间统一战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1VMZ0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