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清圆婉丽

——刘云华诗词艺术特色

来源:羊城区域     2022年06月17日        版次:ZHA16    栏目:    作者:李硕洪

  □李硕洪


  作为“西子七姐妹”的幺妹,刘云华公开发表的数百首诗词,我基本都读了,有的读了数遍。我认为,清圆婉丽是其诗词艺术的主要特色。

  她的诗词内容丰富,其一为闺情诗词,通过对自己生活和情绪的表现,以及描写爱情、亲情和友情,呈现了一位活泼、有灵气、与周围关系融洽、热爱生活的女诗人形象,组诗《江城梅花引》、《卜算子》以及众多单篇诗词,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这一点。其二为山水诗词,不同于有些诗人对自然只是逼真地描写,刘云华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情景交融地表现,创作“物我同体”融入自己感知、觉悟的山水歌咏。其三是酬唱诗词,其赓和、赠予诗友的诗词,展示她的友情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其四为时事诗词。

  她诗词形象的鲜明性、性格的完整性或是形象的思想意义,都是“这一个”的特征。刘云华用她那支锲刻入微的生花妙笔,塑造出了一个有情感、有才华、富于理想的女诗人形象,更可贵的是刻画了她的内心世界。过往有些诗词塑造过贵族女子的形象,描绘了她们的服饰、外貌和情态,但是没有刻画她们的性格。刘云华诗词最让读者称道的是主人翁个性鲜明的描写。所塑造的形象,既是她自我形象的写照,又更具典型意义。

  《豆叶黄·西湖拾忆》

  风轻柔处水轻柔,人逐长堤月逐舟。偶有飞花鬓上留。那年秋,谁唤奴家小小刘?

  《卜算子·田牌村花为你开景区采风》

  只为一丛花,燃起情如火,寻遍幽香锦绣堆,哪瓣花归我?大笑乱形骸,露了丁香颗,烂嚼红茸唾未成,损友人先躲。

  《苏幕遮·秋夜》

  夜融融,灯脉脉,岁岁年年,日子寻常过。文债近来拖一摞,豆起颊边,能不生心火?月窥书,风入座,幸有清茶,幸有诗香佐。藤蔓驼着花几朵,爬上窗台,妆点秋和我。

  以上三首,顽皮的机灵的女青年形象呼之欲出。特别是《卜算子·田牌村花为你开景区采风》,在描写活泼女青年与同伴追逐游戏时,用一个“大笑乱形骸,露了丁香颗,烂嚼红茸唾未成,损友人先躲。”的有趣情节,就把主角傲娇笑貌、顽皮动作以及同伴的灵动躲避,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青春是永恒的写作主题,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没有运用形象的语言和情节来生动描写,诗词就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她的《自题自寿》明显写在中年,是经历了岁月后的思考:

  如梭光景指间流,蓬转经年又一秋。

  不计蜗居多局促,只缘天性恋清幽。

  寻常市井寻常过,苦乐人生苦乐修。

  若得此心同水淡,或无欢喜或无忧。

  尽管是“寻常市井”中的“苦乐人生”,也自励“苦乐修”。难得的是作者更进一步指出:“若得此心同水淡,或无欢喜或无忧。”是的,上善若水,“此心同水淡”才能宠辱不惊。一个走过青涩年华、褪去无限风华、步入中年的知识女性的心理描写,能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也从这一尾联中得到领悟。

  刘云华对中年的到来,不是无奈地消极对待,而是积极处世。“纵使心头伤未合,依然故我不言输。”(《无从寄》)“只当涅槃需浴火,而今不惧雪霜侵。”(《感怀》),即使“愁影寂寥犹著雨,病枝纤弱哪堪风。”(《咏柳遣怀》)

  这使我想起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但刘云华这首七律,接着的尾联:“若能生得凌云翅,一夜飞过花万丛。”又使我想起李清照的《渔家傲》:“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一个“斗罢艰险又出发”的积极向上的励志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刘云华能塑造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女诗人形象,首先在于她有强烈的诗情。她的诗词感情真挚而充实,又有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的形象里,表现得疾徐有节、进退有致。美不能脱离形象,美的事物必须是形象的事物,又有真、善的内容。她不抽象地说悲言愁,因为那样说出来也是轻飘飘的,不能感人,也没有了艺术美。

  其次,在艺术表现上她善于处理情与物的关系,把情与外物关联起来或移到并融入外物,借外物表现情愫。她把无形的愁同物象有机联系起来,变成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这愁也就具体可感,使我们觉得更有分量,仿佛有千斤重。

  《江城梅花引·清明祭》

  每逢三月自难宁,怕清明,又清明。那句丫头,又在耳边生。多事春风牵旧绪,徒忆起,井台边,摇水声。

  一声,一声,不堪听,愈伤情,愈还增。忘也忘也忘不了,昔日叮咛。细数流年,乡梦杳无凭。唯遣流云多探看,坟上草,著花无?可尚青?

  这首诗词是祭姑妈的,那节那风那井台,那人那声那坟草,没有这些寓情其上的物和景,情也就难以深沉地表现。

  第三,她善于把感情作为一种发展、流动的过程来表现和抒发,而不是当作凝固的、静止的、孤立的东西来写。这符合感情产生和发展的心理特点,也符合抒情诗词这一时间艺术的表现规律。在刘云华诗词中,我们常常看到,感情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外物的发展变化在时间链条上的推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江城梅花引》里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应该是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心理活动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