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惠堂体育场 张炳锋 摄 |
羊城晚报记者 危健峰 实习生 林树欣 梅州五华素有“工匠之乡”的美誉。《长乐县志》云:“长乐民尽出工著,外出惟工匠,而经商者少。”这表明五华民间工匠文化深厚。为何小小的五华县能产生石匠、木匠、泥水匠、牙匠等一大批工匠人才,这块宝地蕴含着怎样的“工匠文化”?我们一起来追寻探究。 2021年,有着“天使之翼”美称的五华县足球文化公园体育场馆工程获得“鲁班奖”,这是时隔16年后梅州再次获得该奖项。这次获奖让很多人再次把目光投注在五华,赞叹五华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匠心之美。梅州市古民居研究会会长温亮兴认为,五华独特的工匠文化体现了工匠技艺与精神的历史延续性。 “五华的工匠文化最早可追溯到狮雄山秦汉建筑群的建造技术和工艺。”温亮兴对五华的古民居和建筑研究发现,长乐台是颇具规模的宫殿式高台建筑,运用了当时先进的夯土工艺。好的夯土技术一般运用在防御性建筑的建造上,如长城的台基就是用夯土筑成。狮雄山考古发现了石灰,石灰可以促进夯土变得坚硬,但当时来说石灰的制作也需要较高的技术。因此,可以猜测赵佗南下时带有各行各业人才和先进的建筑技术。同时,建造高台需要大量的人力,五华一带当时人口众多,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在五华的众多工匠中,石匠尤为出名。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越秀山五羊石雕、珠海渔女……这些地标性建筑都出自五华石匠之手。温亮兴告诉记者,五华的石匠技艺既是工艺也是艺术,直至现在五华人依旧喜爱用石头建造房屋。 “五华石匠技艺发达的原因:首先是采石容易,本地盛产花岗岩,原材料开采容易,故而采石业发达;二是五华人世代的思想中就有靠技艺谋生的观念。”温亮兴表示,五华工匠技艺的基因随着工匠世家的血脉流淌而代代传承,那些传世的工匠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当地后人的工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