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心城区“巨龙伏卧” 连心之桥“稳步走来”

经过500余次顶推,跨东莞大道第一人行桥主体结构施工进入收尾阶段

来源:羊城区域     2023年01月04日        版次:DA09    栏目:    作者:文聪

     2号桥主拱桥顺利跨过东莞大道

     横跨东莞大道之上的2号桥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文聪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如今,途经东莞市民服务中心东门一侧,一眼就能看到一座人行天桥——2号桥横跨东莞大道之上,将市民服务中心和民盈国贸中心连成一体。记者昨日实地走访获悉,作为东莞市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号桥又称“连心之桥”,是跨东莞大道第一人行桥。主桥梁经过15天共500多次的顶推,主拱桥“走”了153米后顺利跨过东莞大道。目前主体结构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23年年中完工。

  

  2号桥主拱桥跨过东莞大道

  

  早在2020年,东莞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现场指挥部启动了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项目,系统以“中心城环·智享绿链”为设计理念,规划四组慢行连桥系统,连接市民服务中心、民盈国贸中心、“台商-农商”商业办公集群、第一国际商住集群等,进一步促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商办服务空间、轨道站点等的融合,打造充满活力的高品质城市核心区域。

  2号桥正是四组慢行连桥系统的其中一组,于2021年12月29日正式动工建设。据了解,2号桥主线全长近620米,起点位于元美东路西侧中心绿地,终点位于东莞大道东侧民盈国贸附近,共四条主线桥。其中,A线起点为元美东路西侧中心绿地,终点与市民中心位置的B线转换平台相接。B线是在市民中心位置设置的转换平台,与市民中心二层连接。C线起点为转换平台,跨过东莞大道在民盈国贸中心后结束。该连桥建成使用后,将大大满足市民日常出行、商业休闲及旅游观光等方面需求,有力提升中心城区的活力和品质。

  记者1月3日上午在市民服务中心东门外看到,白色弧形桥体显得简洁大方,主拱桥已经跨过东莞大道,桥面上停留着起重机和吊机,不少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当中。四个红色的大型铁架作为支撑点,从下面“托住”桥身。两侧桥体的施工现场被围蔽着,沿民本路远远望去,整座桥已初具雏形。

  

  共使用9组18台千斤顶

  

  2号桥是东莞大道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效果图显示,沿线设有观景平台、雨棚和休息座椅,另外还包含无障碍设施。桥入口处均设有垂直电梯,串联公交站、地铁站、附近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

  东莞大道设有东西方向的双向车行道,平时的车流量很大,2号桥的主拱桥究竟是怎样“跨”过去的呢?现场的一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说,正是由于东莞大道的车流量大,因此不能采用常规的围蔽施工,而是从去年12月5日开始,通过顶推的工艺,用了15天时间把主拱桥架设到东莞大道上面。

  顶推顾名思义就是先把桥顶起来,再把桥往前面推。据介绍,一套完整的顶推要做落顶、回顶、起顶、推顶四个步骤,此次2号桥采用的是多点顶推,从市民服务中心后面开始,到横跨东莞大道,一共用了9组18台千斤顶。每次顶推以5组为一个单元,300吨的千斤顶在主控系统的指挥下,就像划龙舟一样,同步发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顶推,把主拱桥从市民中心北门一直顶推到东莞大道上。

  “以后从市民服务中心办好业务出来,就可以走上天桥,看看东莞大道上的风景,再去国贸逛逛。”市民张女士说,现在从市民服务中心前往民盈国贸中心,要么就是从地下的地铁站内穿过,要么就只能在地面上等时间很长的红绿灯。如果从民本路周边过对面的民盈国贸中心,那起码要步行近十分钟。因此,时常有人贪图方便,在车流中冒险横穿马路。“天桥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方便市民出行,‘过路难’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其他慢行连桥系统陆续开建

  

  身为中心区核心地段立体慢行系统的一部分,2号桥并不是孤立地存在,1号桥、4号桥、3B号桥等慢行连桥系统将陆续开建,而距离2号桥约300米、位于东莞大道-旗峰路路口附近的3A号桥则已经投入使用。

  记者3日从旗峰公园地铁站B出入口附近登上3A号桥,桥梁一侧以南洋楹和开花乔木点缀,向外倾斜的网状围栏设计使得自然生长的树木触手可及。举目四望,旗峰山风景如画,可清晰远眺到山顶的大红灯笼。沿着桥面慢行,沿途设有舒适的休憩座椅、视野开阔的观景平台、间隔设立的夜行路灯和用来遮荫避暑的遮阳棚,不少市民或休闲散步,或拍照留影。

  据悉,3A号桥沿东莞大道,连接旗峰公园地铁口、市规划展览馆,天桥包括山林段和西瓜岭贯通段,桥面宽度3-4米,桥梁跨度40-50米,未来预留跨旗峰路连接黄旗广场和连接市民服务中心的接口。考虑到残障和母婴群体,该桥还设置了便利的无障碍设施与地铁无障碍电梯无缝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