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存世书法的复制品及东坡书法字帖展览墙 王小虎 摄 |
惠州东坡祠景区的苏轼手迹碑 王小虎 摄 |
宋代德有邻堂东坡砚 王小虎 摄 |
秦咢生爨体书法艺术公益培训班授课现场 受访者供图 |
秦咢生书法作品 受访者供图 |
策划/统筹 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杨锦强 实习生 吴钰玲 通讯员 周婷婷 东坡寓惠,崇文厚德。作为“宋尚意”书法的代表人物,苏东坡在惠州书法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惠州书法艺术风格变迁影响深远。继苏东坡之后,寓居惠州的杰出人物不可胜数,以诗文书画名扬天下者也不在少数,共同奏响惠州书法史的“乐章”。 如今,惠州书法气息延绵不绝,老中青传承有序。本土书法文化品牌不断擦亮,“秦咢生杯”书法大赛作为惠州书法界最高水平赛事,吸引近千位书法爱好者积极参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影响力的书法赛事之一。 各具风格,书法名家辈出 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十月,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到惠州。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通才”,诗、文、书、画无不精妙,就其书法而言,以“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书法之道,成为“宋尚意”书法的代表人物,曾慨叹“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何为“尚意”?《黄帝内经》称:“心有所忆谓之意。”可见,“意”与“心”有关,即内心表达的想法。苏东坡抵惠后,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写下了大量的诗词、书法作品。据《东坡寓惠书法碑帖选》记载,苏东坡在惠期间所留下的有关书法及碑刻拓片约30余件。 据专家介绍,苏东坡寓惠时的书法碑帖,其字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精彩非凡,“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也跃然纸上,可见当时他的书法艺术已步入成熟时期。他的到来,不仅让中原主流文化在惠州落地生根,还在惠州播下了书法的“种子”。 明正德九年(1514年),年过五旬的祝枝山出任惠州府兴宁县令,到任后,其卜宅惠州西湖,故居位于祝屋巷附近。祝枝山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郁郁不得志的仕途使他“胸中千万虑”,最终成就他的书法艺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的到来,为惠州书坛增添了一笔靓丽的色彩。 清嘉庆五年(1800年),著名书法家伊秉绶到惠州任知府。他四体皆能,人称其书法“以篆隶名当代,劲秀古媚独创一家”。寓惠期间,伊秉绶曾意外发现苏东坡珍爱的“德有邻堂”端砚,后带此砚回家,将书斋命名为“赐砚斋”,并在每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时,“招宋湘诸名士设祀堂中,赋诗饮酒”。此外,归善(今惠州惠阳)人黄钥为伊秉绶入门弟子,所作隶书,酷似伊体,常为伊秉绶代笔。 清代书法家、归善县淡水人邓承修(1841年—1892年),官至鸿胪寺正卿,被誉为“铁面御史”,是惠州市唯一一位被《清史稿》列传的历史名人。其书法受伊秉绶影响,自成以硬瘦独标一格,用笔“筋骨硬键,怡与其‘铁汉’之誉”相称。归乡后心系家乡教育事业,不仅主讲于丰湖书院,还创办崇雅书院,亲任山长。 薪火相传,活动丰富队伍壮大 苏东坡、祝枝山、伊秉绶等人寓惠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书法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惠州人,奠定了惠州书法的坚实基础。近现代,惠州书坛也涌现了不少本土书法名人,如秦咢生、陈安邦、张桂光、李杰、赵玄、蓝广浩、何涤等,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各有千秋,都为推动惠州书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岭南书法史》记载,20世纪80年代,广东各市县纷纷成立各种类型的书法组织,并开展群众性的书法活动。如广州、佛山、惠州等地的书会都为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作出贡献。 据惠州市书法协会介绍,自1984年成立后,协会一直积极开展书法艺术的推广和普及工作,举办了一系列的书法展览、培训、讲座等活动,如1988年举办的“苏东坡寓惠诗文书法作品展”,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130多位知名人士和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参展。此外,部分中、小学校恢复了书法教学活动,还组织学生书社。 《惠州市志》记载,1988年以后,惠州市文化局及有关部门经常举办美术、书法作品展览。此外,1976年至2000年,惠州举办戏剧、音乐、书法等各类培训班1109期,培训业余文艺骨干16万多人次。 “随着改革开放,大家思想逐渐活跃,加上有关部门开展的书法普及工作,越来越多人了解书法。”惠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曾惠平说,书协成立时,会员只有20多人,次年才35人,经过近40年的努力,目前增至700多人。同时,惠州还出现了众多的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爨体书法备受追捧,青春力量崭露头角 近年来,在惠州各方力量的推动和带领下,市民掀起了学习爨体书法的热潮。据惠城区爨体书法传承中心(惠城区文联下属机构)名誉主任胡淑景介绍,2016年至今,已连续7年举办“惠州市弘扬和传承秦咢生爨体书法艺术公益培训班暨若无先生爨体书法展”,每期培训班学员超百人,还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前来观摩。 “事实上,爨体书法是惠州书法的一大亮点!”胡淑景表示,这展现出了本土特色文化,不仅老中青在积极传承,连00后、10后都开始崭露头角。据悉,胡淑景的学生王薇媛(12岁)以爨体书法作品获得惠州市首届“秦咢生杯” 书法大赛少年组一等奖。 之所以出现这股热潮,离不开生长于惠州、为广东书法文化艺术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书法家秦咢生。其曾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第二届主席,诸体俱善,尤擅行书及“爨体”晋碑,人称“秦宝子”。他在世期间,心系故乡,多次回惠与书法界人士进行研讨交流,还将90幅书法作品献给家乡,极大地促进惠州书法文化发展。至今,惠州仍铭记于他的贡献,专门在西湖为他建“咢生书屋”。 “由于秦咢生巨大的影响力,市民对爨体书法青睐有加,从中也折射出市民对于书法艺术的热情。”曾惠平说,“秦咢生杯”书法大赛于2021年设立,赛事每年举办一届,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书法爱好者公开征集作品,两届“秦咢生杯”书法大赛共收到投稿1596件(含篆、隶、楷、行、草书法及篆刻作品)。“秦咢生杯”作为惠州书法界最高水平赛事,如今已打造成惠州书法本土文化品牌,进一步传承发展书法艺术。